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万众一心, 千里红渠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作者:陈鑫

—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

撰稿人:曹骏

时光荏苒,从1921至今,我们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了100周年,为深切感悟党的精神,领略党的意志,深入体会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2021年7月1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在河南安阳林州市进行了有关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考察活动。

万众一心,千里红渠

今日已是8月22日,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便由线下考察转变为了线上,观看红旗渠的纪录片,今天我们将紧跟前日步伐,观看“红旗渠——智慧林州”。

在当年那个贫瘠的年代,不比现在,在修渠过程中,测量工具成了最大的难题,然而这并不影响,“水鸭子”,被林县人民称为小打小闹的玩具,但就是这种东西,却被林县人民用的出神入化,在红旗渠工程中大显神通。国家水利部派人来考察红旗渠工程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七十点六公里长的总干渠,竟然与设计标准不差毫厘。可见土方法里也有着大智慧。

万众一心,千里红渠

劈山凿石需要炸药,而国家供给却十分有限,林州财政更是拿不出大量资金,于是,聪明的林州人民又有了办法,没有炸药就自己造,政府一声号召,百姓群起响应。许多生产队也将原料送去了工地助力工程进行。但是并不死板,一样东西稀缺,总能找到另一种来代替,林州人民的这股劲还山西人的嘲笑,当然是善意的。别看这种不是正规方法,但是其威力仍不可小觑,记载过一次煤炮的实验,南北两个炮,各装药五斤,北面的塞在石缝里,一炮崩石五十余方。

万众一心,千里红渠

红旗渠建设初期,由于资金困难,加上石灰又是稀缺材料,即使有钱也没有地方可以大量购买,可这也难不倒林州人民。各工段建立起石灰窑,自给自足,但是这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产量低加上战线拉长,很快被淘汰,这时又有一个叫范景库的人提出来明窑堆石烧灰的方法,一举解决问题,直至现在,红旗渠也没有出现过问题。这又间接的说明,方法古老,但是带来的作用却极其深远,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展开历史的画卷,拾起先人智慧的结晶,古今结合,说不定解决问题有奇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3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烟台大学“语同声”社会实践:“语”传统文化,“声”文化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2021年8月2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依旧进行线上实践,观看了《红旗渠》纪录片第三集——智慧林州。通过前两集的学习,我深刻感悟到:…
永远致敬红旗渠精神
—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撰稿人:韦瑞菁2021年8月2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观看了《红旗渠》纪录片第二集,依旧进行线上实践。通过观看红旗渠纪录片,我了解到…
积极防疫——暑期社会实践
2021年暑期,面对疫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学二年级的暑假社会实践中,我选择在狄寨卫生服务中心(狄寨医院)做志愿者,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全长共14天,期间医院主要的工作是为还未接种新冠疫苗和未…
江苏学子三下乡:相约线上助学,携手圆梦云端
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同时为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
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新青年
—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2021年8月21日,这是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开展有关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考察活动的第十二天。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小组由线下考察实践改为线上实践,今天我们观看的是纪录片…
长安大学学生走进禁毒宣传一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并参与了禁毒宣传。
长安大学学生走进禁毒宣传一线,根据校团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系的具体安排,我于2021年7月到8月暑期在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的“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月活动中,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并参与了禁…
打捞光明
智利作家聂鲁达《如果白昼落进……》一诗,探讨了白昼与黑夜,光和影的交替令我感悟颇深。每一个白昼,落进黑沉沉的夜。每一个光明,都会掉落在黑洞洞的井。即使如此,我们都要富有耐心的打捞光明。罗曼罗兰…
烟台大学“语同声”社会实践团队——《论语》讲述新时代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小学教育的文化关怀,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振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烟台大学人文学院语同声团队于2021…
顽强的红旗渠精神
——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2021年8月2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进红旗渠暑期实践队观看了《红旗渠》纪录片第二集,进行线上实践。通过观看红旗渠纪录片,我了解到历史上的林县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