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学子深入草原:寻找星光,为我们的夜空保留一片澄澈清明
为了深入调查我国光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唤起人们对于光污染的意识,也为了响应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深入推进,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同学们齐聚一起,组成“寻找星光实践队”,于7月xx日至7月xx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腹地和呼和浩特市调查光污染。
在黄花沟,抬头看见银河的那一刻,我的第一感觉是:原先仅仅存留于我模糊的幼时记忆中的璀璨星河,现在又复现在我面前了。银河,说实话,很淡很浅,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还需要用点力去分辨,但是给我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我一直知道我们的太阳是这个灿烂的恒星城市中的一员,但也一直只是理性上的知道罢了,我们理工科学生一直呼唤理性,但是对人来说,有时候直观、感性的了解,胜过千百遍理性的思索。从踏入黄花沟、架好器材等待日落、看见梦寐以求的黑暗天空的那一刻起,我便更加坚定了做好这次光污染的测定与宣传工作的决心。
先从我们在黄花沟的工作讲起吧。7月xx日下午我们几经波折终于到了黄花沟景区的腹地,我们选取黄花沟的原因,是在于这里可查的光污染等级是2级,相当良好(波特尔暗空分级方法把夜空分为1-9级,9级差不多相当于曼哈顿市中心,1级“银河亮得能照出事物的影子”)。但这时发生了一些意外,之前我们以为带队老师会开车,于是一开始我们打算租车由老师从驻地带我们去寻找合适的观测地点,但是老师并不会开车,所以我们不得不手扛器材出发离开驻地,这使得我们不可能离开驻地太远,这造成了一些遗憾(暂且不表)。当我们来到离驻地约一千米开外的观测地(一个小山坡顶上)时,离天文日落已经只有约两个小时了,于是我们赶紧架好我们的器材:两台望远镜(一台APO用来摄影,一台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用来目视观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以使望远镜提前适应环境温度而减少镜面微小形变。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能做的唯有等待。
不得不说,草原的景色十分壮丽,绿色的连绵起伏的草坡在夕阳金色的光辉之下沉沉睡去,色彩斑驳的牛羊群和群马在牧民远远的飘渺的吆喝声中走向圈舍,正当大家享受这宁静的时刻时,西北方向的积雨云和东南方向的云中的闪电引起了我们的一丝担心,担心我们的工作会因为天气不得不终止,好在随夜幕降临,这些令人不安的家伙也渐渐散去,留下了一片澄澈美好的夜空。
但不是所有事情都这么完美,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由于没有车,我们无法离开驻地太远,而驻地灯火通明,甚至还有一串接一串的烟火表演,这可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当1,2点这些终于偃旗息鼓时,我们才能专注于我们的工作。
摄影由曹博谦负责,他结合长曝少张和短曝多张的曝光方式,分别拍摄了M27(哑铃星云),M31(仙女座大星系)以及M45(昴宿星团)。
M27哑铃星云 实践队成员 曹博谦 摄
而我主要负责另一台望远镜及其目视的任务,一整夜,我用它观测了M13(武仙座大星团)、木星及其伽利略卫星、土星及其星环、M8(礁湖星云)、M31(仙女座大星系)、M45(昴宿星团)、M101(北风车星系)等等,收获颇丰,尤其是观测到木星表面清晰的云带,土星环如有若无的卡西尼环缝,以及非常清晰的M31星系核,等等。还有,当我用双筒望远镜扫视银河的核心地带时,那种震撼真的无与伦比。
第二天不尽如人意,云实在太多了。于是收工,早上回到了呼和浩特,准备另一阶段的工作。
第二天白天,我们都窝在宾馆里面查找资料和讨论相关的问题,为晚上的光污染调查工作而准备着。期间我们尝试联系内蒙古大学天文协会的学生但未果。
到了晚上,我们先一同到市中心拍摄光污染源,然后兵分三路,我和曹博谦去往景区大召无量寺。不得不说,大召无量寺的光污染极其严重,各种灯光肆无忌惮毫不节制地刺向夜空,属于典型的光污染:采用完全不必要的功率,在完全没必要的时间,进行完全超出需求的照明。
大召无量寺的光污染源 实践队成员 本文作者 曾天 摄
在呼和浩特的市中心,夏季明亮的夏季大三角星群仅仅是模糊可见,而在大召无量寺,想看见星星简直是奢望,令人难受。我们匆匆地测完数据后就回去了。
在翌日回西安的火车上,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些问题。这辉煌的灯火,究竟是人类发展的极其骄傲的象征,还是只是人类在发展不成熟的阶段的产物?唤起人们对夜空的美的向往和期待,是不是就能让大家一起来减少光污染了呢?灯光之于人类、星光之于人类,又都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太宏大,我想不明白,我只能在未来,努力地去思索,现在,只能尽力为人们保留灯火辉煌之外的一丝不一样的感动。我相信,既然真正的美就存在于身边,人们肯定不会一直视而不见的,只要我们的工作有价值、有结果,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的,本次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实践队成员合影 实践队成员 袁方磊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8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