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踏寻滇池治理足迹,构筑高原生态长廊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作者:熊辰溢航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即将召开之际,7月25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云南省昆明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开展了为期八天的滇池实地调研活动。从在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厅驻昆明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中系统了解滇池的治理历史、主要的污染来源以及具体化的治理措施,到团队成员实地调查滇池流域部分区域的生态现状,实践团队循着近40年来滇池生态治理的历史足迹,沿着这160多公里的湖岸线,真切的感受到了自“九五”规划以来滇池治理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感叹于生态恢复的艰辛与不易。

7月26日一早,实践团队就来到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厅驻昆明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并和李振宇副站长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交流讨论滇池治理的有关问题。在此过程中,李副站长着重介绍了滇池沿岸湿地在生态治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强调滇池湖滨湿地并非天然惰性湿地结构,湿地内的植物不能很好的消化被其吸收的化学元素,所以需要及时清理因此腐烂的植物,避免有害物质重新回到水体中去;另外,还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湿地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湿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李副站长指出,目前滇池污染治理最棘手的问题仍是如何有效控制并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水体富营养化仍是当下滇池污染最严重的问题。

之后团队成员在科研人员的引领下进入实验室了解有关水质监测的相关指标、检测技术和检测流程,并前往昆明市第一水质净化厂,深入了解有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在充分了解滇池治理体系与相关政策后,队员们对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充分意识到当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决定用自己的专业所长积极融入到生态建设中,不仅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更要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引领者,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奉献祖国。

在7月28日至7月30日期间,团队成员前往入滇河流船房河、盘龙江,以及滇池沿岸的海晏村、海洪湿地、海埂大坝(草海)等多地对滇池及其沿岸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走访多地后团队成员发现目前滇池污染仍是以水体富营养化为主,但值得认同的是水体发臭、发绿的现象已得到改善,尤其是在远离主城区的海晏村区域水质已无异味,只是在近主城区的海埂大坝(草海)区域的水质仍有轻微异味和发绿现象。团队成员也来到滇池湖滨湿地探访,根据之前所了解的湿地植被层次结构有关知识,观察发现湿地目前已具备从水生浮游植物到近岸草本灌木再到乔木的植被结构,团队成员称赞湿地建设的优越性,既有利于修复生态,同时也让兼备了营造城市景观的作用。

在实践的最后阶段,为了能够更为科学的了解当下滇池治理的工作成效,团队成员制作了环保调查问卷并针对不同人群展开调查,收集了关于滇池治理的有关看法和建议。统计得出50%的受访者仍认为滇池污染该处在较为严重的阶段,但也不否认几十年来的治理成效,而近48%的受访者表示滇池沿岸的非法开发是当下十分严峻的问题,希望未来能加大管理和惩治力度,杜绝一切过度开发。同时本着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为滇池生态治理乃至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的初心,团队成员制作了滇池生态环保宣传册,走访昆明主城多地开展环保倡议和科普宣传活动,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伍里来,谱写滇池生态赞歌,共筑高原生态长廊!

最后,虽然这转瞬即逝的八天时间看似不能对滇池生态治理这一宏大的命题有“质”的改观,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相信,生态环保是一种精神,成员们所做的正是传播这种精神,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千万滴水珠汇聚之时,便有了奔腾不息的江水,而当千千万万的人都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伍中时,势必会筑起这造福人类的生态长廊!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云南省昆明市社会实践团熊辰溢航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云南省昆明市社会实践团余非泠熊辰溢航

审核: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遵义红·志愿情:传承红色基因,共筑义工之城

导语:2024年7月22日,河海大学遵义红迹遵义实践团有幸参与了两次意义非凡的活动:一是深入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探访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二是加入遵义市义工联合会,亲身体验“坚持红色传…… 河海红迹 河海大学机电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赓续红色血脉,共谱时代新章——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系列宣讲活动圆满收

由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与澄园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心联合主办的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系列宣讲活动圆满收…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最新发布

双碳政策紧随行,石大学子在行动
双碳政策紧随行,石大学子在行动为例调研双碳政策背景下油气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转型发展之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和实践队于7月27日至31日分别前往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
长安大学赴耀岭河村开展“乡村振兴,艺术惠民”暑期社会实践 活动札记
为引领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真正实现铸魂定向、培苗育才、心系社会、服务大局的目标,长安大学“乡村振兴,艺术惠民”实践队赴陕西…
理论实践结合行,双碳政策握心中
理论实践结合行,双碳政策握心中为紧跟双碳政策、能源高质量转型的步伐,中国石油大学中和实践队以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开展暑期实践活动。首先在实践开始一个月前,实践队队员分工明确,搜集…
踏胜利土地,觅转型之法
踏胜利土地,觅转型之法双碳政策首次提出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明确时间节点,而能源活动是中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加快能源行业高质量转型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因素。作为石油大学学生,我们自觉关注时事…
探寻双碳政策背景下政府之责
探寻双碳政策背景下政府之责为调研双碳政策背景下东营市政府的改革措施与其对当地有关企业的帮扶支持政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和实践队于7月27日前往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调研。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
探寻双碳政策背景下央企转型举措
探寻双碳政策背景下央企转型举措为了解面临双碳政策央企的转型升级之道,石油工程学院中和实践队于7月29日实践队前往东营市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调研。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石化…
紧跟双碳政策,老企业新担当
紧跟双碳政策,老企业新担当为调研双碳政策背景下,老油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和实践队于7月31日上午九点到达现河采油厂工艺研究所进行实地调研,并受到田相雷副所长的亲切接待。首先田…
中华书法教学,将优秀文化融入内心
中华书法教学,将优秀文化融入内心队伍介绍:“筑梦者”队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暑假社会云实践活动的队伍之一,以“暑期陪伴,筑梦调研为主题,通过新媒体技术,创新线上教学方式,发挥队伍成员的专业优…
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指尖传情,银发触网
7月15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老有所E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第二次活动,来到苏州市官浦社区进行访谈,探索在信息化时代下社区为解决老年数字鸿沟问题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图为官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中国…
中华书法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书法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队伍介绍:“筑梦者”队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暑假社会云实践活动的队伍之一,以“暑期陪伴,筑梦调研为主题,通过新媒体技术,创新线上教学方式,发挥队伍成员的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