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依法治国,首先“法”要在人们的心中扎根,打好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树立对“法”的坚实信仰和崇高敬意。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是重中之重,法律意识本身就是文化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大学法学院“青春法心”团队积极响应两大政策号召,将着眼点放在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与普法教育水平上,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收集等方式,将城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对当前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与普法教育水平做出基本客观真实的反映,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普法教育建言献策。
7月13日至7月22日为本次社会实践的第一阶段,各团队成员立足于所在地区,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模式展开,重点通过实地调研,理解城乡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普法教育水平的现状。
本团队在河北地区的具体工作由闫雨萌同学负责。7月16日上午,团队成员闫雨萌到达秦皇岛市青龙县沙沟村开展调研。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先后到达桃林口水库、青龙黄金溶洞景区、老岭旅游风景区进行参观,感受脱贫攻坚战略为乡村带来的崭新面貌,并通过现场采访部分同学了解农村小学生对国家法治政策及法律常识的了解程度。当天下午,队员闫雨萌在沙沟村村委会办公室开展关于《民法典》的普法宣讲,围绕基层法院的常见问题:劳务关系、婚姻家庭、租赁合同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并详细介绍了不同案件的法院诉讼流程。本次宣讲采取“案例分析+现场互动”的方式,使得本次宣讲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本团队在山西地区的具体工作由冀骐鹏和常昕宇同学负责。7月15日到7月17日,团队成员冀琪鹏和常昕宇在太原市完成了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普法教育水平的问卷调查。考虑到调查人群的年龄特点,实践小队选择了太原市图书馆作为问卷发放的主要地点。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小队成员针对未成年人的家长和未成年人两大群体分别进行了适度的交流。
本次实践活动由问卷发放和对话交流两部分交叉进行,互为依托。在馆内,小组成员在发放问卷时以不打扰不干涉正在读书的人群为前提,尽量做到每个楼层、每个场馆的全覆盖,力求做到受众人群的广泛性。馆内的问卷发放由冀琪鹏同学负责,他轻声自我介绍并出示学生证,在得到同意后,给每位调查者发放了问卷,调查对法律知识了解程度和普法教育的实践情况。
馆外负责成员为常昕宇,图书馆闭馆后,冀琪鹏也加入到了馆外的工作中。在没有音量限制的室外场地,两位同学佩戴上山东大学校徽以表明身份,并与问卷填写者进行简单的交流。第一天下午,冀琪鹏同学还负责拍摄,抓住了一些精彩瞬间。而常昕宇同学选择了一些带着孩子进出图书馆的家庭,简单说明来意后,邀请家长和孩子们帮助填写相关问卷。场外的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
在发放儿童卷时,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较小,两位成员以对话为主,采取代填的方式,并且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在对话之后送给孩子们作为奖励。部分家长们还配合填写了家长版问卷,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宝贵的支持。
在三天的工作中,两名小组成员共取得有效问卷220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工作成果。在实践过程中,两名成员锻炼了交际能力,提振了自信心,越来越能够自信地站在人前,礼貌地提出请求。实践活动也让两名成员感受了太原人民的善意,无论是家长们的积极配合,还是工作人员的包容认可,亦或是孩子们的纯真,都给人以温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对可能的意外事件给出了预案,出色地完成了安全实践的任务。
在城乡存在法制建设差距的社会背景之下,“青春法心”团队紧跟时代背景,尝试接触并了解社会现状。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团队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增进对法治社会的认知,促进团队成员的社会,展现山东大学学子的青春风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6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