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朴素的审美情趣,而相关的风俗节日更是表达了劳动人民这种美好的诉求。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如今农村有关的风俗节日现状,8月13日“今夕何夕”小分队实践队赴甘肃陇南开展有关西和乞巧节的实践。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西和乡土气息浓厚,地方特色鲜明。正是如此,乞巧的风俗才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西和乞巧是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未出嫁的姑娘都要举行隆重的中国民俗祭祀歌舞活动。“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整个活动歌舞相伴,还有与之相关的服装、道具、美食等,好不热闹。
坐巧是整个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迎巧活动之前的一项重要环节。此时每个姑娘需要把自己的手革半解下,一条接一条地连成一根长绳。接着手捧香盘的姑娘走在前面,其他人在后面跟随。香盘内会放有香、蜡、黄表等祭品与头绳。来到河边后,姑娘们分成两队。虽然这天不算太热,但姑娘们额头上还是露出了点点汗珠。终于在大家齐心合力之下,将长绳从河面上拉了起来。之后,姑娘们开始点蜡,炷香,焚裱纸,祭祀跪拜。准备好后,姑娘们又站成两列,牵手摆臂齐唱《搭桥歌》。唱罢,站在河两岸拉头绳的姑娘同时松手,绳子即刻落入水中被水冲走。此时坐巧完成。
接下来是乞巧的第二个环节——迎巧。此时,姑娘们会精心打扮,按每排四到五人列队,每个人都手合胸前,各执燃香一支,手捧香盘的姑娘走在前面,其他人在虔诚、肃穆的气氛中缓步跟随。到达迎巧地点,照例祭祀跪拜。然后,大家成排列队,牵手摆臂,齐唱《迎巧歌》。唱罢,迎巧完成。
随之是乞巧的第三个活动——祭巧。从迎巧仪式开始至送巧仪式结束,整个乞巧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在早晨、中午、晚间三个时候,都要点蜡、炷香、焚表、跪拜。白天香烟袅袅,晚上明烛高照。所用香、蜡、黄表都是从集体筹资款项中支出购买的。
然后是拜巧。拜巧,是要开展你来我往的相互拜巧活动。按乞巧习俗,祈神迎水仪式结束后才可进行相互拜巧。相互拜巧时,为壮大声势,乞巧组织者要求所有姑娘参加。她们打扮精致,成排列队。两地的姑娘坐在一起相互问候,十分亲热。相互拜巧,也为未婚青年寻找对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接下来是娱巧,此时姑娘们齐集坐巧处,从白天直至深夜,按一定的方式,用不同歌曲在巧娘娘像前尽情地载歌载舞。以此表达抒发情感、展示才艺。演唱上除节前排练外,仅限于“乞巧节”这段日子,其余时间一般不再演唱。“乞巧节”是姑娘们的节日,“乞巧歌”是姑娘们唱的歌,其中的歌曲是一代代姑娘们集体创作的结晶。丰富的歌词与曲调,给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后是卜巧,在乞巧的过程中,除举行个人“针线卜巧”外,还要在七月初七晚上,举行集体“照瓣卜巧”。照瓣卜巧开始时,所有姑娘手端巧芽碗分站神桌两旁,先由乞巧组织者在神桌前照例祭祀跪拜,并默默祈祷:“请巧娘娘给黑眼的阳人赐个好花瓣,指一条手巧路。”礼毕,大家齐唱《照花瓣歌》。姑娘自己碗底的投影图案,被大家确认为心灵、手巧、吉利、祥瑞时,心中十分高兴,一定要将碗中的水猛喝一口,其意是使虔诚乞巧得来的这一切,真正为自己所有,长期在身上显灵。然后把水倒掉,再盛半碗神水,重新开始下一轮的照瓣卜巧。照瓣卜巧活动在期待、兴奋、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历时两三个小时方告结束。
最后是送巧,照瓣卜巧举行后,说明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即将结束。此时,姑娘们怀着惜别的心情,抓紧送巧前仅剩的一段时间尽情唱巧。在供神桌前,你约四五人往来穿插唱一曲,她约四五人极足跳跃唱一曲,有时集体牵手摆臂唱一曲,此起彼伏,歌声不断。直至把所有乞巧歌曲反复唱到尽兴为止。深夜,乞巧组织者很不情愿地宣布送巧仪式开始,姑娘们无奈地分站神桌两旁,齐唱《送巧歌》。
实践完毕后,“今夕何夕小分队”实践队成员表示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学习有关民俗的有关知识,为民俗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9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