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爱在夕阳
还记得未曾踏入大学校园时,就常听闻大家谈起校园生活。有人说大学是展现才华的天地,有人说这里是汲取知识的土壤,是学习的天堂,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书,可以满足每一位饱含求知欲的莘莘学子,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我却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始终不能具象化,像是飘渺的无根之土,唯有走入社会,投身实践,才能让我们把根扎实。
一 从无到有,彼此熟识
当我打定主意,决定走进社会时,一个难题再次映入我的眼帘,实践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开展实践?后来偶然间,与同我们培训的社会实践老师谈起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使我灵光乍现。尊老敬老向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且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论是在古代与现代,老龄化人群往往都是我们最容易忽视且弱势的群体,我们应当走到他们身边,去倾听群众的呼声。
很快,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团队,一同组织了一场线下的聚会。在聚会中,我们相处融洽,默契在无形间慢慢融合,我作为队长为每个成员分配了一定的任务,在了解成员突出能力的前提下,做到妥善的分配。我们深知即将面对的是一群很难在社会中发声的人群,在过程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很多很多的突发状况,可能是老人的思维混沌,可能是沙哑模糊不清的声音,我们都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蓄势待发。
二 扎根实践,迸发力量
我们初步定下来的调研方式是通过访谈来进行,但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问题,如何才能搞好调研?我们必须在老人思维模糊,语言稍显混沌沙哑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还原他们的所思所想。这个问题再次引发了我们的深思。
通过大量阅读专业书籍,我与调研组的同学从《社会调研方法》一书中获得了些许的启发,紧接着又了解了当今的养老形式、养老政策,也应该多度文献,在读完《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运营模式、服务特点及发展建议》等文献之后,我们决策出了适合自身的方法,即设计问题,整理成卷,留余空白,以作补充,通过这四步来引导老人讲出逻辑,讲出内容。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样本的方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力求结果可靠。我们对养老院的多种人群进行访谈如老人、养老护理员、护士、院长、食堂带班班长等等。通过与老人聊天,了解到老人对养老院的满意情况,也收获了很多有意义的故事。其中令我记忆犹深的一位爷爷是退伍老兵,他给我们讲在抗美援朝时他作为通讯兵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奔走的故事,虽然我们不曾生于那个年代,但通过老人的描述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当时的激烈战斗。这件事也使我不禁感概我们生于光明,生于和平的幸福。
作为本次活动的队长,我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通过与老人聊天,我才发现他们的心里藏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但是却无人可以倾诉。我们这一代,外出上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都甚少,又怎么会想起来陪他们呢?老去的一代为我们和父辈承担了太多,他们在孤独中慢慢老去,似是一块块饱经风霜的石头,刻满划痕,却默默忍受。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他们离开后才追悔莫及。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能够更多的唤起身边的同学们,去走近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更多的陪伴一下父母。希望这次实践调查能够为老年人这个群体贡献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9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