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电“小手炉”梁平“三下乡、返家乡”:文化自信,铸“非遗”活态梦

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 作者:故事长满天涯海角

作者:蒋雷 李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为此,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小手炉”2021年“三下乡、返家乡”调研实践小组于8月7日前往重庆市梁平区第二批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帘”进行实地调研。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现代青年深刻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使文化成为青年一代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新视角定义“非遗”的“活”

非遗“活”起来这一专有名词很早就出现在传承与保护领域中,普遍认知的“活”是以非遗技艺的传承、非遗艺术的流传等来定义的,而在当下科技与信息多方冲击下的时代,这样的传承是否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需要更进一步的调研与探索,以现下存在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真实情况而论。在信息多样化的时代,以信息技术化为新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不但可以活在传承之间,更“活”在思想冲击与文化碰撞之间,“活”在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意识之间。

在到达梁平区金丝竹帘厂后,队员们首先拜访了华老师,向华老师说明此行的目的及活动规划。华老师很欢迎队员们来到金丝竹帘厂推广“竹帘”文化,华老师说:“在梁平这里,近几年几乎到处都是竹帘售卖店,想要真正了解“竹帘”文化只能询问当地的制作师傅或者找到‘竹帘’的传承人”。随后,华老师为队员们介绍了当目前“竹帘”文化的情况,在华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民情。

以信息技术新资源为载体 传承“竹帘”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新时代科技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对于固有的非遗传承与保护模式,愈发凸显其落后性与局限性,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作为新载体,更能够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8月7日下午,队员们拜访了“竹帘”文化的传承人华老师,在与其交流中得知,梁平竹帘以当地盛产的上等慈竹为原料,经过断竹、破竹、划片、启蔑、刨青、取丝、接丝、抽丝、织帘、作画、装裱等八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在干燥环境中悬挂展示,可完好保存上百年。

华老师说:“竹帘”的文化都是手口相传,并没有文本记载。从而导致了现在当地的很多青年并不知道“竹帘”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对比原有的非遗传承与保护模式,队员们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对“竹帘”文化进行推广与辅助,比如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载体,能够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队员们给传承人解释利用网络信息推广“竹帘”文化的优势与作用,传承人开心的问道:“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使更多的人知道‘竹帘’文化了?”,队员回答了传承人的问题,并介绍了其可以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来源,也可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等益处。

推进“非遗”梦 共筑文化自信

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时代变得尤为重要。队员们认为网络信息推广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实时性强,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特点,面对当下的网络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网络、自媒体、手机等播放平台,扩宽其宣传非遗文化的信息面,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进一步扩展其传播渠道,增强信息宣传的有效性和广泛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既有利于创新文化传播载体,增强传承效果,又有利于增强非遗传承人的自信心,加强传承动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血脉相传的重要媒介,是最不可丢、不可抛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只是国家和政府的职责,也不只是手工艺人的传承,它的保护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认识、去弘扬,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流传下去,真正活起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0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神宣讲活动。遵义会议在党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十世纪…… 刘锦睿,汪祥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精神延续至今,成为了人们坚定理想、勇于担当的强大精神动…… 刘锦睿,汪祥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七、八次宣讲活动圆满成功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3月31日讯(通讯员汪祥)在历史的长河中,遵义精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高尚品质…… 刘锦睿,汪祥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发扬遵义会议精神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3月11日电(通讯员汪祥)2025年3月6日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在开学后,回顾过去的六次工作,并且预祝后续工作顺利10月15日,星火遵忆宣讲团正式成立,随即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宣讲…… 汪祥 刘锦睿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工大学子返乡,“我把工大带回家乡”宣讲引热潮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2月10日电(通讯员刘锦睿)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响应安徽工业大学”我把工大带回家“活动号召,赴安徽省濉溪中学对母校学生宣讲工大风气。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 刘锦睿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桑榆”新圈绘暖景,青春相伴递温情

2025年4月25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第五届“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德孝养老院举办了主题…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最新发布

重电“小手炉”三下乡:特色豆腐乳产业,全力推动石宝乡村振兴
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对乡村产业而言,特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才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
安农大学子:实地调研蔬菜基地,深入茶农了解民生
实地调研蔬菜基地,深入茶农了解民生 探访茶林卫生服务,校镇共建新型乡村——安徽农业大学赴黄山区谭家桥镇社会调研活动期间 …
中国矿业大学“手握星火,红情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召开中期会议
2021年8月9日,“手握星火,红情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于线上召开社会实践中期会议,旨在交流经验、完善实践活动后期规划。21时,会议准时开始。首先,成员们依次汇报了实践活动开展两周以来的工作成果,并对实…
重电“小手炉”三下乡、返家乡:漂浮式育苗,烟农乘搭致富快车
烟草种植不仅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是一项技术型产业。近年来,石柳乡始终坚持将烤烟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为更了将产业发展更好的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石柳村不断深入探索烟农增收途径…
关于重庆市开州区乡村振兴背后—— 人才振兴困局的形势报告
调研概述:2021年6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由重电“小手炉”组建了一支“三下乡”调研实践团,探访开州区两个脱贫致富的村庄,采用走访、询问村党委书记,查询资料等方…
个人实践队:体悟民俗魅力,传承优秀文化
个人实践队:体悟民俗魅力,传承优秀文化为深入了解青岛市黄岛区民众的传统民俗,感受近代时期民众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个人实践队开展了“体悟民俗魅力,传承优秀文化”社会实…
山东科技大学“青春乐‘普’”实践团队:追寻红色足迹,建设新时代农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科技大学“青春乐‘普’”实践团队在临沂市莒南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普选址-沂蒙红色圣…
河南学子三下乡:防溺宣讲感悟
经过一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深入基层、不断走访,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的防溺水知识宣讲活动,在村民及儿童中产生不错的反响,提高了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夏季炎热,社会实践初期,不少孩子都来到河…
安农大学子:青春丹心争向党,深入茶农解民生
为庆祝祖国百年华诞,深入学习和践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切地了解乡村振兴政策下新技术和现代农业结合的现状,安徽农业大学赴黄山市黄山区潭桥镇实践团于2021年7月18日抵达…
重电“小手炉”2021年“三下乡,返家乡”:“走进烈士陵园,探寻红色基因”调研报告
作者:梁浩楠李创蒋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重庆400000)【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