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组建了“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家乡发展”三下乡、返家乡调研实践团于8月2日赴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长安村刘氏菜园进行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想搞好乡村振兴,需坚持农村农业的优先发展。本次调研队员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菜园的基本概况,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为乡村振兴助一份力。
机会:让荒地不荒
通过热心村民的帮助,小队成员找到了菜园的负责人刘叔叔,由刘叔叔带领小队成员进行实地调研。在与刘叔叔的交谈,队员们了解到长安村是典型的“留守村庄”,年轻人外出打工拼搏,当地大多数居民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这也是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村子里青年、壮年的外出,整个村子显得人少地多,许多居民种不完的地就空闲了下来。而这也让刘叔叔看到了经营种植产业的机会。刘叔叔利用以前打工的存款承包下了一百多亩地,将这些地全部拿来种菜,经营起一个小型的种植基地。这使得长安村荒地减少的同时,激励起一批批具有振兴家乡意愿的青壮年回乡,学习刘叔叔在家乡承包土地干起种植业、养殖业来。在跟随刘叔叔走访基地的同时,刘叔叔也为队员们介绍了旁边的一些种植基地。据了解,只是长安村村内就存在了三个种植基地,虽然都是小型的种植、养殖基地,但是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回到家乡,以种植、养殖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为家乡的振兴大道添砖加瓦。
模式:管理模式创新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下到地里帮助村民叔叔阿姨拔辣椒藤。在拔辣椒藤时队员们通过与叔叔阿姨聊天得知,种植基地的管理模式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雇佣模式的不同。阿姨告诉队员,耕地里的农户,大多数都是每天忙完自己家里事的居民,只有少数的人是被基地长期雇佣的。 “短期”雇佣的农户,他们的工资是日结,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选择到基地干农活。这样的雇佣模式给了居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许多村民在基地干活的同时,也会自己种植一些蔬菜、养殖一些家禽,一般都是自己吃。长安村农业发展也因此有了更大的空间,农户自种与基地种植两种模式齐头并进。农户种植的瓜果蔬菜主要是自己吃,也有一部分会到赶集时拿到镇上销售,而基地种植的一般则是运输到区县销售。销售渠道、市场的不同也极大的降低了两种模式相互的干扰,可谓是利大于弊,为长安村农业发展基础埋下了伏笔。
支持:政府鼓励政策
一直以来,当地政府对于农业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据了解,当地的区政府、镇政府都出台了相关鼓励、奖励政策,激励农户承包土地搞种植。刘叔叔告诉队员,为鼓励农户坚持搞种植,政府出台了一项奖励政策,需要承包一百亩以上的地不间断种植四年,政府会给予资金支持。队员们上网查询以后,在区政府官网上看到了确实有这样一条政策。而这样的政策还有很多很多,如《重庆市合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2020年乡村振兴产业(枇杷、柑橘、蚕桑)扶持项目申报的通知》等。一个地方的农业要发展,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宏观调控。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长安村乃至整个镇农业的良好发展是必然的。在政府的鼓励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发展,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出力。
离别时,基地负责人刘叔叔表达了他对队员们的期望,告诫他们应该发奋读书,用所学知识服务自己家乡的发展。乡村振兴不单单只是口号,他需要每个在“岗位”上的人用心、用情去做好他,去感受他里面存在的温情。也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付出感情,才能真正的搞好乡村振兴,真正的发展好自己的家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1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