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奉献中闪烁,思想在实践中升华(感悟)
2021年夏,安徽工业大学于7月12日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藕塘烈士陵园进行实践调查。在进行了红色革命纪念地的参观后,我们一行人感受颇多,在对革命历史的深入了解后,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在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革命烈士艰苦奋斗的岁月,看到了他们为国家安定,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努力,他们毫无疑问是光荣伟大的革命者,为了这个国家,他们付出了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为了国家所做出的努力。
藕塘烈士陵园位于定远县东南3万米处的藕塘镇中心,建成于1944年,1964年重建。园中的革命纪念馆于1978年建成,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馆内分1厅3室,第一室介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定远地区党、团组织发展情况和群众运动情况;第二室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在新四军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藕塘地区主持召开的3次中央局会议;第三室介绍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及二师部分老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情况、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并保存烈士英名录等文物资料170余件。图为藕塘烈士陵园。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陈波 摄
我们依次参观了烈士纪念塔和革命纪念馆。通过园中资料我们了解到:1964年重建后的烈士纪念塔占地90平方米,碑高24米,碑体上沿用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八个大字。整座纪念碑矗立在葱绿的龙柏桂花丛中,东西两侧分别有杏园和梅园相伴,园中布有假山、金鱼池、荷花塘及各种花卉、风景树,环境优美。园中的革命纪念馆正厅屏展“名垂千古,浩气长存”八个大字(系原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手书)。三个展室陈展有刘少奇、张云逸、郑位三、罗炳辉、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历史足迹;这里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赤卫队和姊妹团使用过的红袖标;有根据地军民使用过的大刀、长矛、两股叉;有1931年戴国卿英勇就义的场景画面介绍。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的陈列品居多,有军刀、手枪、手雷、望远镜、手表等战利品;有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中自制的纺车、草鞋、棉鞋、棉被和自己印刷厂印刷的流通券、饭票等。展室后面一个放满鲜花的玻璃盒里,端放着三册精装的米黄色《革命烈士英灵录》,里面记载着2500名烈士的英名,其中团以上干部17人,连级以上干部110多人,中共党员有790多人,佼佼者有林英坚、余海青、陈世新、陈康琪等。为了扩大和丰富展出内容,陵园又增设了新时期英烈及模范人物的遗物展台。
在参观纪念陵园的这段时间乃至之后得很长时间里,我的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辈人有一辈人要做的事,那个年代的人们为了国家安定人们幸福牺牲了太多太多,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毫不在乎,我们生活在这一幸福的年代,最应该记住的便是那些为我们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我们一行人默默的看着场馆里面介绍,内心不禁沉重了起来,我们对革命先烈们的尊重之情有增长了很多。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望着陵园内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他们有的走的时候还不如我一般大,他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可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生死,面对了自己的信仰。-种信仰最大的号召力就是让人们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革命烈士这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在了任何一个以民族为重人的心里。这就是士气。
吾辈当自强,方能不愧对先烈。
图为实践队员在藕塘烈士陵园前老街与主馆之间小片园区(其右200m处即为英雄纪念碑所在地)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陈波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0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