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运行和民众的“衣食”温饱问题。在改革开放40后的今天,我们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坚定不移的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和一并推进,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发展的演变和进化,根据资料的整理,实际开展调查相关的产业扶贫情况,从中认识到资源结构对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
一是村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当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村共同解决改革问题,在学习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措施,面对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许多原有的计划,但是仍要坚定信心、 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国家干预,组织开展普查,检验各地脱贫成效,才能更好地完成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任务。
二是宣传推介。当今社会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再好的产品,不包装、不推介、不宣传,只能会“躲在深闺无人识”。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要牢固树立大宣传理念,注重借势借力,在招商重点区域进行大力宣传推介,多角度、全方位、高密度地宣传推介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时我们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集聚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在化的质量,资源结构的优化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与实际行动来推动。要坚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激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还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另,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0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