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黄冈9月6日电(通讯员 王进雄)7月15日上午至16日晚,武汉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研究小组走进湖北省黄冈红安县开展为期两天一夜的实地调研。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素有“将军县”的美称,革命时期在此地先后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胜利做出卓越贡献。
小组成员了解到,红安文物胜迹多,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其中属国家级的有七里坪革命遗址群、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省级重点保护单位3处:董必武同志旧居、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双城塔;县级重点保护单位72处。先后被中共湖北省委、国防部和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红色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塑造出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对于当代的利用与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价值体系课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日下午,小组成员郭宣言和胡昕蕙同学来到红安市区等红色文化场所,对当地的游客和居民进行红色资源利用为主题的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因前期准备较为充分,队员们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讲解熟练、准确;与受访者的交流融洽、互动和谐,越来越多的游客也被这气氛吸引,参与到实践队的调研中。有的被调查者在填写问卷的同时,还咨询了队员社会实践流程,对开展实践的方式和后期宣传给与了肯定并给出中肯的建议。但是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实践队员注意到问卷设计过长、消耗被访者时间过多、中老年人填写问卷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此,实践队将问卷进行了操作化的修改,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缩短调查时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小组成员明显发现平日此处的客流量较少,并观察到其地理位置旁紧邻一所中学,周围交通较为通畅但地处较偏。主要客流量来源于学校组织的红色教育和各党政机关政府机构成员的党性党史培训组织以及各地散客前来游览。其纪念园内除了纪念碑及相关雕塑以外,后方大面积修筑的纪念堂和陈列革命时期物件的展馆,作为湖北省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12日上午,小组成员搭乘的士前往七里坪革命遗址群,途中了解到红安县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充沛的地区其面临的经济与发展压力却不容小觑。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用形式过于单一,模式过于固定,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经过一下午的努力,小组成员收集了97份问卷,挖掘到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接下来,实践队将运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时效性强、精度高的实地调查报告,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模式与当地经济发展实况等因素的相关性,并根据结果分析探索红色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路径以及转型道路。
通过此次研学旅程,小组成员收获匪浅。与当地人的接触交流也增进了成员对本次活动目的进一步深入与思考。截至12日下午六点,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小组成员返程武汉。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小组走进红色故里,追逐红色基因,探寻传承密码。进行具有实际意义和探究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和历史站位清晰认知,基于现实出发考察国情的理想追求。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风范,国情世情党情与热点重点交织,感受先辈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充分了解湖北特色红色文化发源地的利用情况,让青年的红色意识扎根于红色土壤,才是本次实践小组活动的最终目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1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