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郑鹏 王恋 通讯员:满艺 尹宝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一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依靠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链逐渐断裂并慢慢湮灭在时间长河里。而在张家界市桑植县的官地坪镇杜家坪村,有一位名为谷彩花的75岁高龄老人,她作为桑植民歌非遗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满怀热情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桑植民歌的传承保驾护航。
传承非遗梦,匠心谱华章
谷彩花出生于“山歌世家”,全家人都是唱山歌的好手。受家庭背景的熏陶,谷彩花孩童时期就跟随母亲、外公学习民歌,是远近闻名的“金嗓子”。数十余年,她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桑植民歌最质朴的热爱与期愿。2004年,桑植县非遗中心向各村镇搜集民歌曲调与歌词并进行集中收录保存,同时举办民歌赛挑选民歌传承人,谷彩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桑植民歌省级传承人。
“我们传下来的这些桑植民歌的调子,就是从土里面挖出来的东西。”被问及桑植民歌歌曲的产生,谷彩花如是说道,“在干农活的时候,大家兴致来了,想到什么就唱什么,一山起一山落。”原本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桑植民歌文化,随着谷彩花细致的讲述,就这样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执着守初心,桃李满桑植
谷彩花始终把桑植民歌的教育推广放在重要位置,在她的影响下,自家的子女、邻里百姓都能随口唱几句山歌,极大的普及了桑植民歌,调动了周围村民学唱桑植民歌的积极性。从2013年带出第一批学生起,至今桃李满桑植。早些年谷彩花家中经济条件不好,老房子狭窄,没有固定的教学点,她就让孩子们来自家后院,一群10几岁的孩子,在谷彩花的教学下,在绿叶和青草间,放声歌唱。
谷彩花始终想努力做好传承桑植民歌这件事,不惧艰难,不忘初心,“我这辈子就唱桑植民歌这一个爱好,我不希望它就断在我们手里了”。在桑植一隅,她的歌声飘荡在田间、回荡在山谷,静等花开。好在桑植县每三年会举办一次民歌文化节,那时便是她和她的徒弟们一展歌喉的好时机。
传承民歌,坚持本真
“寻郎来把郎引到八仙台,小妹子把酒筛……”谷彩花拿出她的民歌歌词本,用极富桑植特色的高腔唱起她的拿手山歌《十杯酒》。谷彩花不识字,便找人来帮她记录,厚厚一本民歌歌词本上写满了她儿时从家人处听来的桑植民歌歌词,这些歌词自古老的时代流传下来,记载着浓浓的情怀,漫漫的岁月。谷彩花表示,这是她从小就接触的东西,她热爱桑植民歌,希望有更多人和她一起去唱,将桑植民歌继续传承下去。
桑植民歌即兴而起,源于生活,曲意通俗,带有浓厚的桑植地方特色,深受当地村民喜爱。在桑植民歌传唱方面,谷彩花坚持传唱原汁原味的桑植民歌,用高亢辽远,通透浓厚的歌声吸引了很多想要学习的人。起初,跟随谷彩花学习桑植民歌的大部分是9~12岁的学生,有的家长在接送孩子过程中,被歌声吸引,也开始跟着谷彩花学习。像这样的“家庭队”,在谷彩花的记忆里并不少见。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人因升学或工作的原因离开家乡,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能完整持续地深入学习民歌,时间久了,有的人便遗忘了,有的人即使还在唱民歌,也只是会而不精了。谷彩花拿出自己数年来教过的徒弟的花名册,上面记载着许多名字和联系方式,有的人还在学习,有的人已经许久未见了。但有两个学生让谷彩花印象深刻:徒弟吴烨和湘西苗族民歌歌手吴延翠。在谷彩花的记忆里吴烨对桑植民歌总是怀着极大的热情。“阿姨,如果有什么民歌活动,你一定一定要告诉我啊,我一定参加。”吴烨每次来探访谷彩花都会恳切的叮嘱她。吴烨对桑植民歌的学习热情和热爱溢于言表,使她深受感动。认识翠翠是在2016年,谷彩花受邀参加艺术学院的演唱会,翠翠的声音婉转优美,素有“湘西百灵鸟”的美称,她只用了两个星期就学会了谷彩花教的民歌调子,谷彩花感叹道:“雏凤清于老凤声!”
近年来,谷彩花也参加了许多省内外桑植民歌宣传推广活动:先后有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节目、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等。这样一来,谷彩花老人声名逐渐远播,很多人慕名来到桑植县只为一睹谷奶奶的风采。
谷彩花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她用最朴实的行动和最真挚的心守护着桑植民歌,用高昂的歌声、婉转的曲调唱活了整个村寨,唱响了桑植民歌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唱出了桑植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责任编辑:姜淑彦 黄雨 腾茹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3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