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徐乐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讨汉字的起源,并给孩子们介绍了造字方法之一的象形字。课堂的最后队员调动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我爱中国”这四个汉字表达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映山红”暑期实践团队开展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

队员从汉字的起源入手,给小朋友普及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殷墟甲骨文,是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老而又完备的汉字,是商代人使用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听到汉字的悠久历史,孩子们的眼中溢满好奇,紧接着队员循循善诱,让孩子们猜测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孩子们立刻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在孩子们的讨论中队员了解到很多大一点的孩子只是听说过仓颉造字。对于这种说法,队员先是和小朋友们介绍了仓颉这个人——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巫史,巫史这个职业,相当于今天的社会精英,这个人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接着队员向小朋友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汉字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会是由一个人创造出来的吗?孩子们一致摇头否定。于是,队员告诉孩子们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而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汉字极有可能是由以仓颉为首的巫史集团共同创造出来的。

(图为队员给孩子们讲解汉字的起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昕 摄)

关于汉字起源问题,队员先是介绍汉字的基本知识,了解到孩子们对汉字起源的认识后并不直接否定仓颉造字说法的错误,而是以反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探索,进而推翻这个说法,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锻炼孩子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介绍完汉字的起源,队员又给孩子们讲解了汉字造字方法之一的象形字。队员首先以通俗的话语让孩子们理解象形字含义——象形字就是根据事物的形状,通过描摹勾勒事物的外部线条来创造汉字的一种方法。为了让小朋友们更直观感受象形字,队员举出了几组象形字:有景物如日、月、山、河等;有动物如:鸟、龟、鹿、象等;有与人相关的如人、伏、囚、尿等。队员或写出现在的字形,让小朋友们猜它的甲骨文的象形字形,或写出这个字的甲骨文象形字,让孩子们猜它现在的字形。这种类似猜字谜的形式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象形字的魅力,队员讲完时,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在轻松愉快的“猜字谜”游戏后,队员随后引导孩子们一起总结象形字的优缺点,指出象形字虽然有易于辨认的优点,但是存在并不能表示所有的字,尤其是抽象的没有形体的字的缺点。

(图为队员和小朋友们关于象形字“猜猜看”的互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昕 摄)

书法课的最后,队员给小朋友们布置了课堂作业,让小孩子们自己设计字体来表达“我爱中国”这个主题。孩子们对这个作业十分感兴趣,纷纷拿出画笔专心设计。队员们将孩子们的作品收上来后发现孩子们的创作充满奇思妙想,千姿百态,有的小朋友用长城这个宏伟建筑借指中国,有的用中国的版图形状大公鸡来借指中国,还有的则模仿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将多个“人”放入一个封闭式的“口”中来寓意许多人聚居在一起,众志成城就组成了我们繁荣强大的祖国······

一页页纸张上孩子们青涩稚嫩的笔画勾勒的是心中的祖国,传达的是赤子的爱国心。在书法课结束后,仍有很多小朋友询问队员下次的书法课是什么时间,可见汉字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小朋友们。

(图为小朋友构思“我爱中国”汉字形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昕 摄)

特色书法课程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汉字的魅力,调动了孩子们学习书法知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让孩子们将来可以自觉的担当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6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开始绽放独有的光芒。为了提高融安金桔的知名度与销售量…… 金桔智行队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最新发布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广东海洋大学实践队赴汕追寻红色交通站革命印记
广东海洋大学实践队赴汕追寻红色交通站革命印记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广东海洋大学“追党筑芳华”实践团队于7月17日至21日去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开展以“走进红色交通站,寻忆百年光辉路”为主题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巢湖记忆: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之巢湖四大件传统美食调研
为寻找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了解巢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故事,带领人们挖掘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将逐渐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手工艺拉回大众视线,了解其故事,弘扬其文化,学习其精神,巢…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心理课堂诉真情,实地家访暖童心
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一颗红心,温暖青山”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观看心理视频、烦恼你写我读、实地家访的形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