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郑鹏 王恋 通讯员:满艺 尹宝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桑植风光旖旎,文物荟萃,物华天宝,资源丰富。2021年9月8日,湘潭大学青年传媒中心赴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为期七天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团队成员的实践经验,也为桑植县在乡村振兴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意见。
由于疫情反复,张家界旅游产业受到冲击,乡村振兴之路崎岖难行。我们社会实践团经过充足的前期准备,以“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团队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发放收集调查问卷、采访相关负责人、走访非遗文化传承人、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及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等多种方式,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巩固脱贫攻坚兴成果。
在这几天的调研中,社会实践团线下参观了贺龙故居,采访了桑植县白茶茶园负责人陈建新先生;走访了民歌非遗传承人谷彩花,了解了民歌寨和乡村振兴局的情况。社会实践团于实地访谈考察中,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桑植县文化事业、公共服务建设等薄弱之处,以供解决对策,助力桑植县经济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行程第二日,在参观贺龙故居途中,尽管成员们无法进馆参观故居中的文物,但仍旧以参观外部建筑来表达对先辈的敬仰之情。聆听了老爷爷讲述的关于贺龙桥由来和贺龙将军的革命故事后,社会实践团在贺龙桥以实地调查等方式与当地居民、游客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为实现乡村振兴伟业贡献了青春力量。“红色当头,三色融合”,桑植县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传承红色故事,共创美好未来!
9月4日,社会实践团在采访张家界天门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新的过程中,了解了白茶的生长环境和药物价值,以及通过拉动就业来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举措。陈建新在白茶产业整个运营管理过程中坚持“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制茶工艺技术、促进产品做精细化”的理念,力求提高客户粘性,获得更多顾客的青睐,从而稳固现有的市场需求。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数字化技术来推广桑植白茶艺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对此有所了解、产生兴趣。桑植白茶产业不仅让白茶作为饮品得到利用和推广,更使整个产业成为桑植人民脱贫攻坚战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9月5日,社会实践团前往桑植县官地坪,拜访桑植民歌非遗传承人谷彩花。桑植民歌是湖南省桑植县地方传统音乐,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的相关看法、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体发展和传承状况、发掘非遗文化传承背后故事等方式,社会实践团了解到,有些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对其感兴趣并能坚持学习的传承者少之甚少。如今传承环境艰难,采访结束后,成员们对今后“如何将新媒体与非遗传承发展相融合”有了新的看法和思路。
行程的最后两天,社会实践团拜访了民歌寨和乡村振兴局。在桑植县空壳树乡陈家坪村民歌寨,实践团领略了独具特色的白族风情。桑植民歌的拥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歌中有情、歌中有泪、歌中有家国情怀。回乡创业的魅力旅游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兴旺为了不让乡亲们脱贫后返贫,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传承为纽带,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与旅游合体的民歌寨。实地调查后我们发现,空壳树乡毗邻武陵源核心景区天子山、九天洞、洪家关、刘家坪等地,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对乡村发展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当地对民歌文化精益求精,形成特色产业链,从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以桑植县红色、生态与民歌三大品牌相结合,方可构造民歌艺术学校、演艺、文博、研学为主体,与旅游、农业等融合的新业态。
上河溪村党总支书记黄生明表示,将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把上河溪村真正的打造成美丽乡村。湖南省桑植县上河溪村山地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社会实践团对目标村镇一一进行了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为发展好产业,该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为突破点,新建了一座集文化观光休闲、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园,依托旅游经济,全力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旅游观光园的建立巩固了脱贫成果,让村民就近务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此次暑期社会活动,实践团走访参观桑植县人文景观和非遗文化、调查分析桑植县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宣传桑植民歌、呼吁保护非遗文化,同时向桑植县政府以及各乡镇进行调研反馈工作。结合调查问卷数据、资料及相关问题,实践团撰写实践调研报告;依据实地调研考察,团队拍摄三下乡vlog,完成总结视频,并于线上宣传推广,以展现湘潭大学学生精神风貌,鼓励社会人士关注支持乡村振兴,守护中国乡村非遗文化。
(责任编辑:姜淑彦 滕茹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7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