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8月26日讯】(通讯员:王思琪)“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这一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书信中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我向总理说实话》的出版这一时期,这一年“三农”问题正式成为官方术语。2003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三农”问题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主客观因素和庞大历史背景的影响下,“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焦点问题之一。而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引入以及“全面脱贫,一个都不放过的”扶贫政策出台,“三农”问题有了极大的改善。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四史,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敢入基层,吃苦耐劳”的精神,涌现出了许多像黄文秀书记这样“敢分享、敢吃苦、敢奋斗”的好同志。这些党员干部充分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农村人民立足现实,深入田间地头,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面貌。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王思琪、刘江华等同学组建社会实践小组,以“感悟三农发展,学习四史精神”为主题,于2021年7月中旬开始,开展为期一个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八名团队成员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顺利完成任务分配、问卷调查、采访调研、材料撰写、活动总结等工作。
本次社会实践主要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七月中旬到七月末为活动前期,团队成员在陕西、甘肃、重庆、江苏、黑龙江、山西六个省市对当地农民和村干部进行线下或线上采访并制作发布调查问卷。根据采访我们切实了解各地“三农”问题解决情况,并且得出初步的结论:近几年,尤其是全面脱贫的口号提出以来,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联产承包的提出以及一系列脱贫政策的贯彻实施。在对一些大学毕业就投身基层农村建设的大学生的采访中,他们着重提出了前辈和榜样的鼓舞以及“四史”精神的影响。他们身上体现的负责、创新、科学、务实、民主等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吸收了当代政治文明成果。中国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正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不懈努力而焕发勃勃生机。
活动中期,我们收到了先前发布的问卷反馈,并在八月五日召开中期总结会议。问卷显示:大部分反馈者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并对“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兴趣。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八成以上的人认为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以及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地方官员缺乏专业知识、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欠缺等。并且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加大财政对“三农”问题的投入,以朝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方向发展。
八月五日至八月中旬为活动的后期。团队成员召开线上总结会议,根据采访、问卷等活动成果,就“三农”问题的改善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二者的联系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成员朱加韬以家乡响水县南河镇西兰花种植为例,撰写调研报告《农民问题与社会主义发展史》。报告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太平天国和平均地权等农民问题探索失败的原因,并总结南河镇的农业产业化成功经验,感悟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是“四史”精神力量的体现。只有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
实践活动期间我们保存了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制作微信推送一篇、活动PPT一份,并撰写有新闻稿四篇,并将它们投递至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平台,如大学生网报、今日大学生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几十年来“三农”问题改善的不易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艰辛。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四史”,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年指导实践。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在“三农”工作,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武器是“四史”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南京师范大学 “感悟三农发展 学习四史精神”社会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杨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8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