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此次口述史的实践以前,我们对口述史的了解是非常浅薄的,口述史似乎离我们很远,只有颇具历史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业内翘楚才能够真正去记录的。直到听了老师讲授的课程,我们才发现原来口述史并非遥不可及,用心去记录下来的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口头资料都有成为口述史的可能。至于口述史实践,在我们曾经的认知里必定是难以付诸于实行的,然而这次实践却完全改变了我对口述史的看法——我们至少能够去学习和去尝试。尽管不甚完美,但我们也各尽所能地去完成了这次前所未有的口述史实践。
在此次口述史实践中,我主要负责的是统筹协调工作和媒体制作工作,另外还兼顾一些拍摄工作。
第一项工作主要包括组织成员们一同撰写口述史提纲、大事记、工作日志以及实践报告等材料,组织成员合理安排好访谈时间、完成访谈以及相关拍摄、记录工作,还有对所有资料的整理工作。这一过程很好地锻炼了我的协调与沟通能力。我本身的性格是比较内敛的,正好与担任组长负责的需要和很多组员沟通交流的协调工作有不小的冲突。但是,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困难,反倒激起了我对做好口述史实践的斗志。
针对这一项工作,我花费了许多时间去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访谈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如何发掘每一位组员的优势以此来分配工作,实现更高效率的工作。最终,我决定把我们的组分为两个小分队,各自按照我们之前的访谈提纲的初稿中确定的访谈对象类型,去分别联系不同的访谈对象,分别进行访谈。同时将访谈相关的各种标准、要求作了简单的叙述,以保证每个小分队都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抓好访谈的质量。并且对每一位组员的优势和工作本身的要求作了评估,将组员优势与工作要求一一对应,尽可能让适合某一项工作或者有足够能力的组员能够有发挥自己的优势的空间,保证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同时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第二项工作主要包括纪录片剪辑、纪录片后期以及海报设计、制作。这一过程给了我重新复习之前学习的影片制作知识的机会,也让我对口述史纪录片的制作思路以及口述史实践的理论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是工程量很大的工作,但也是非常吸引我的部分,因为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针对这一项工作,我的精力更多地花费在对纪录片的剪辑上,如何衔接,如何修剪,如何放置,如何更好地调整每一个片段的顺序。在此之前,我仅有一部微电影制作以及一个校内综艺节目的编导的经验,所以可以说我对于口述史纪录片的制作并没有很充足的实践经验准备,在加上我对于影片制制作的学习本就粗浅以及本次口述史课程的学习当时还未完成,所以在理论准备上也是不够完善的。因此,我不得不重新梳理过去的实践,以及对所需要的理论进行更好地整理和归纳。具体的步骤就是对之前制作的微电影工程重新整合,建立基本模板以供修改,再把老师上传的课件进行了学习,又对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几部有关疫情的纪录片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我们的口述史纪录片的制作模板。对于纪录片的自然衔接这一问题,我也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最终我决定在中间加入一些过渡性的旁白,于是我撰写了旁白,交由我们组擅长语言表达的组员来进行配音。
至于后期工作也是大多参考这个模板,以及夹带着一些个人的习惯进行的。关于海报的拍摄、设计、制作工作,是由我来负责的。海报的设计基本上是与我们的口述史访谈主题相契合的。在拍摄制作海报的素材前,我收集了组员的意见,大家对于海报元素的意见大多集中于对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或者防疫相关的物件,最终我选择对南湖的落日与双子塔,还有防疫关卡等进行拍摄,作为了口述史纪录片的海报的素材。但在具体的海报设计工作开始时,还是有很多困难的问题需要思考,不管是海报的风格还是海报的寓意都需要反复地斟酌,确定好一切后进行的制作工作也是颇具挑战性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9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