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红色寻访】安安徽师大05级校友丁晴:真诚做人,踏实做事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肖雪琪

2021年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践团队采访了05级中文系本科生09级文学院研究生丁晴,现芜湖市横岗中学语文教师兼语文教研组组长。毕业九年,丁晴重返母校,再次拾起过往的记忆碎片,感慨的是物是人非,心中仍不减的是对母校的热爱和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情。

(丁晴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安徽师范大学 肖雪琪提供)

从步入大学开始潜心学习

回忆起第一次踏入校园,丁晴仍记忆犹新,那时的安徽师大花津校区刚建成不久,文学院是所有学院中第一批搬到这里来的,校内道路两旁的树木也才刚刚栽种,几乎所有的水泥地都暴露在阳光下,空旷的校园和军训时三十八、九度的高温,给丁晴留下了“寂寥”的初步印象。但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学校环境,丁晴才没有步入大学就心浮气躁,而是沉稳了下来,她认为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潜心来学习和做学问,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

在大学能得到的远不止于书上的专业知识,丁晴在保证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参加了不少学生组织,从班级的文艺委员,到赭麓书画社的文艺部部长,再到研究生时文学院研究生会的文艺部部长,丁晴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织能力、艺术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都让她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加自信。被问及是如何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学生活动的参与中找到平衡的,丁晴表示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两者兼顾也的确很忙很累,但如果想要在大学里脱颖而出,肯定就要比旁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幸,有所付出必也有所回报,丁晴大学时所积累的一切,在日后的工作中,也都化为了同事和学生们的信任回馈给她。

从教的决心在安徽师大的土壤中萌芽

回想起在安徽师大求学的美好时光,丁晴激动地表示有几位老师对她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她本科期间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叶帮义老师一上午四节课连堂,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他可以四堂课都不下课,学生在教室中坐四个小时,老师就要在讲台上站整整四个小时。“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这四个小时坚持下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丁晴回忆起来颇为感触,或许就是那时老师在讲台上精彩绝伦的讲课,在她的心中埋下了想要从教的种子。

给丁晴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研究生期间的导师何更生教授。何更生教授在她本科期间上的正是关于教师理论的课程,也正是这门课程,奠定了她后来对研究生时所学专业的兴趣,后来她决定考研的时候,才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专业的研究生。丁晴提及何更生教授时,言语中十分景仰:“和他接触越深,他做人的高尚、做学问的严谨就越影响到我的人生和价值观。”后来丁晴也从事了语文教学工作,两位老师的为人和教学也无时不刻影响着她。

在安徽师大的摇篮中学会为人处事

在丁晴的眼中,安徽师大更像是一个摇篮,接纳了刚刚离开家人、将要步入社会却仍懵懵懂懂的她,教育了她在未来的人生中应有的行事准则,也孕育了她的梦想,铺就了她的成长之路。提及此处,丁晴十分感激她本科期间的辅导员李伟老师,是李老师的关切和包容让她在初入大学的无措中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暖,她表示,李伟老师也对她的入党之路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我那时就想,我一定要做像李老师一样的人,虽然我的力量很微弱,但我也会用这微弱的力量和光芒去照亮身边的人”。

走上工作岗位,安徽师大带给丁晴的还有一种名为底气的自信。采访中记者问到“安徽师大的教育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这个问题时,丁晴的脸上满是自豪的光芒:“每一次别人介绍我或我做自我介绍时,都能骄傲的说我是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安徽师大,无论是整个校园的学风,还是老师们治学的态度,都教导了丁晴要时刻认真严谨,她认为这对她的人生来说是都是很宝贵的财富,让她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

“惟诚可破天下之伪,惟实可破天下之虚。” 这句话出自蔡锷的《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安徽师大教会丁晴的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现在,也由她再传递给安徽师大的莘莘学子,共同勉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1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考研大满贯宿舍聆听她们的考研经验一、宿舍成员及上岸院校2……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了聊城大学2025年五四表彰暨“青春榜样”宣讲会。传媒技术学院……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解读恋爱信号 打造健康恋曲”阳光心理大讲堂活

为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尊重、包容”的恋爱价值观,助力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4月23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C607开展了“解读恋爱信号,打造健康恋曲”阳光心理大讲堂活动。……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传媒技术学院参加聊城大学2025年广播体操比赛

为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彰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4月19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南田径场举办了2025年广播体操比赛,传媒技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此次…… 荆煜轩 王雯萱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线上培训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提升西部计划笔面试通过率,4月7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线上开展西部计划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由传媒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张戈瑜主持,邀请到优秀志愿者……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宣讲活动

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热情,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月23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11#C410开展了西部计划宣讲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传媒技术学院202……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青春筑爱 颐养同行”志愿服务活动

为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月22日,传媒技术学院于颐乐家园养老院开展了“青春筑爱,颐养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传媒技术学院第七届青…… 荆煜轩 刘玺诺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传媒】积极参与“‘就选山东’起航齐鲁”聊城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双

为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强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贯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通道,3月20日,聊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于东校区原世纪大道承办“‘就选山东’起航齐鲁”聊城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双……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益计划系列讲座

为拓宽我校学子学术视野,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4月22日在中心校区董明珠楼213d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

湖南科技学院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网讯(记者丁紫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月13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扎根…

最新发布

故事未完,再续琅琊
设计师杨红强曾说:“选择朱家林村进行乡村振兴就是因为看中了她特别“穷”的特色,这里是中国最广大农村的典型代表”。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朱家林村焕然一新,村里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脱掉“…
【暑期社会实践专题】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时代责任​——南工程学子深入了解红色遗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
耿天玉:采得百花成蜜后,身正为师树榜样
追寻红色足迹,探寻红色基因,安徽师范大学“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践团队于7月16日实地走访师大优秀校友耿天玉,听她讲述作为一名教师和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且将热血付青春,朝气蓬勃展亮色记者了解到耿…
七月盛夏,故事待续
7月13日,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琅琊调研团”来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村开展为期十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炎热的七月,我们一行十二人告别学校轻松的生活,踏上前往朱家林村的路程。城市的繁华…
勇气,勇敢,突破!
实践第二天,我们步行前往实践第一站——村委会,这也是我正式迈开脚的第一步。当其余人大胆走进村委会时,我心想:这么多人都进去是不是不太好,感觉像是逼问,到底要不要进去?最终,我还是选择站在外面,…
初遇,朱家林
为响应学校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也为给自己一个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新时代下农村发展新形式的机会,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山东理工大学“琅琊调研团”于7月13日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党员杨穆龙:九秩传承师大精神,青春接续中文情怀
九秩传承师大精神,青春接续中文情怀。2021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校友寻访队邀请到了2006级中文专业的杨穆龙学长进行线下采访,听他讲述以青春奉献师大建设、传承中文情怀的动人…
走进现代田园,助力乡村发展
2021年的暑假,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共11名同学自发组成琅琊调研团,到达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村开展社会实践。我们以朱家林为核心走访了当地的多家企业及农场,并采访村民、村委、…
论朱家林内生式发展
从风景到人,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改变之大、之广。朱家林作为中国80%农村的典型案例,我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齐鲁样板是否可以推广复制,助力更多的乡村发展。相别,恋恋不舍通过走…
我与朱家林的故事
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为我们提供近距离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会学习到在学校书本中无法汲取的社会经验;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良好方式。这个暑期,我与另外10名同学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