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在中国古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
京杭大运河便发迹于扬州,随着朝代的更迭大运河也获取了不一样的发展,而佛教文化也在大运河的发展中生根发迹。
邗沟
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段。而夫差开凿邗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水路运兵运粮北上。同时夫差为争霸中原,还利用长江三角洲天然的河湖港,疏通了由苏州经无锡,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与邗沟相连。而后吴王、东汉权臣曹操又使古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可见在东汉时期古运河便形成了自身的地理条件优势。
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在扬州出现,最为著名的便是笮融筑像。笮融所筑佛像十分的宏伟壮观,但却只是为了招揽钱财。东汉末年战乱频发,笮融利用行佛免疫的方法招引民户,使得佛教文化在扬州流行起来。
隋炀帝扩邗沟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在开通济渠的同时,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这也是大运河在旧有的基础上的一次大规模整修,形成了后代大运河的巨大规模。自隋以后每年数十,百万石的漕粮和江淮物资经过邗沟运抵关中,邗沟成为一条重要的经济与军事命脉。大运河作为运输的重要流域为隋朝的经济发展带了巨大的便利。在经济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佛教文化也在扬州趋向兴盛。
晋王杨广时任扬州总管时为安抚江南,他把江南德高望重的人物集中在了扬州让他们住在四道场,所谓四道场即:慧日,法云两佛寺和玉清,金洞两道观。同时还叫人搜集诗文,收于经藏。杨广称帝后这些僧侣和江南佛教文化遗产一起传到了长安。
唐代关河与宋代扬楚河
唐代时期穿扬州城而过的河称为官河,古运河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运输作用。扬州长史杜亚曾对城内易淤积的关河进行过疏通,盐铁史万播则开挖了绕城而过的新运河。
宋代有了运河这一新名称,淮江之间的运河被称为扬楚运河。为阻挡金兵南宋初年,扬楚运河遭到破坏,后虽有整修但已到不到北宋时期的繁荣。
唐代时佛教在中国达到了鼎盛各宗派相继确立和成熟。同时扬州城内出现大量的佛寺,扬州成为当时佛教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晚唐时期,朝政衰败,经济凋敝,国家局势不安使得佛教沦于萧条。宋代佛教文化发展趋于平稳。
明清时的大运河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十分注重漕运,对淮扬民间运河治理极为重视。认命于漕运总督的陈暄曾多次对大运河进行修缮.。毫无疑问这一时期扬州一带的经济发展随着大运河的稳定而得到了再一次的兴盛。清朝时期,黄河曾数次侵夺淮河流域,自然灾害频发,加之清朝腐败,对大运河的修缮工程十分的敷衍。使得清朝时漕运逐渐落败直至停止。明清两朝的经济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别。
但是这两个时期佛教的发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就国家发展方面而言,明朝相较清朝更加兴盛但明朝兴起的理学是对佛教的重击,在明代繁荣的小农经济下,出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新理念冲击着世人。而清朝时期,满清政府对中原文化的打压无疑也重创着佛教,以及其它新理念的冲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1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