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宣城9月9日电(通讯员 张四博)
2021年8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感受革命先辈当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在宣城市旌德县展开精神寻源实践活动,由于疫情和汛期影响,原本的线下学习党史、参观圣地、采访老兵活动转为线下与线上结合开展。
谭梓生烈士
小组成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接当地党委,观看现场直播等方式,了解了仕川村的革命历史和谭梓生烈士的革命事迹。谭梓生烈士纪念馆位于谭梓生家乡白地镇洋川村,诉说着谭梓生同志可歌可泣的一生。谭梓生,1898年12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旌德县西乡下洋村。谭家拥有田地二百余亩,并在安庆开有谭一宁黄烟店,家境颇为殷实。谭梓生曾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7月大学毕业后回到旌德,协助梅大栋开展创建党组织的工作,是旌德早期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秋收起义后,1927年9月,他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随起义部队转战上了井冈山,同年11月被部队指派为茶陵县县长,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位红色政权县长。民国19年初,执行任务时不幸在上海四马路中华旅社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于当年9月26日在雨花台殉难。通过学习谭梓生烈士的革命事迹,队员们加深了对马克思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的理解。并不是每个革命战士都出身贫苦家庭,为了吃饱肚子参加革命;革命的队伍中不乏谭梓生烈士这样出身富裕,却为了理想信念,为了人民解放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的英雄。
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
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位于俞村乡仕川村村口,碑身正面有原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于一九九七年春题字的“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九个大字。解放前,这里交通不便,生活困苦,穷苦百姓长期受封建土劣欺压,有着强烈的革命愿望。这次暴动虽然由于因准备仓促,组织不严,缺乏实战经验而失败,但是暴动中体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旌德仕川农民暴动比八一南昌起义还要早两个半月。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一次英勇壮举,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沉重打击。它为劳苦大众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壮歌,为皖南山区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在旌德革命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光辉灿烂的一页。参观纪念碑让队员们深刻的认识到,学习革命前辈的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深入理解我们民族的慎重灾难和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提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必将激励我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马克思银像
旌德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尊马克思银像,是全国、全省当时的唯一一尊马克思银像。马克思银像来到旌德90余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银像,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旌德的广泛传播,见证了革命先烈为追求真理进行的顽强斗争,见证了当年进行的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大革命,见证了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建设,也见证了今天的改革开放、反腐倡廉和经济建设。面对这尊马克思银像,队员们明白了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会更加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2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