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进展
8月12日起,北京科技大学“黔守”乡土资源调研实践团开启了线上实践之旅,从问卷调查到会议访谈,从云游乡村到资料整理,我们探寻着青山绿水之间的淳朴之地,挖掘焕然一新后的美好乡村故事,踏上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一)调研方面:
由于疫情复发,响应学校政策,我们将原计划的线下实践改为线上实践,并及时与各村庄联系人沟通以安排后续实践进展。在本次实践调研中,团队主要采取线上会议访谈和发布问卷两种方式进行社会调研,其中线上会议主要围绕村干部、有为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等乡村振兴带头人开展,而问卷发布则选取了线上发布和联络村干部实地发布两种方式。
8月12日,团队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完成了调查问卷初稿的设计与访谈提纲的制作。8月12日至8月13日,团队成员小范围发布问卷,于各自家乡地区进行了线上试调研,并且根据在试调研中的问题,团队及时修改问卷和提纲,最终定稿。
团队分别联系贵州省安顺市阿歪寨村、北京市镇罗营镇张家台新村、重庆市复建村等地,通过线上“云游村史馆”和乡土人物访谈两种方式,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整体发展情况、扶贫期间政府及村委会的举措以及居民的生活变化,为调研的开展和问卷的发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8月20日,本队共发放与回收问卷约200份,队员通过语音/视频通话或者腾讯会议的形式,指导调研对象填写问卷,以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访谈共计10场,访谈对象有:村支书、党建工作者、驻村干部、产业村长、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累计访谈400分钟,形成访谈录10篇;问卷与访谈涉及北京、重庆、贵州省的农村的详细数据;一共形成文字总结达6万余字。
同时,为感谢实践地区提供我们的支持,团队将以制作文创产品与募集书籍进行赠予作为回馈。8月16日团队为乡村准备捐赠的书籍顺利邮寄到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人民政府,并收到感谢信一封,赞扬团队能“扎根实践,奉献家乡”。
(二)学术方面:
文案组成员于5月29日在群里开始每日文献阅读打卡,关注乡村振兴政策指向,了解学者的学术研究与成果,并且前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初步确定论文提纲,8月13日根据试调研结果,及时修改问卷,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访谈人员进行访谈问题的细化与针对性修改,为团队调研提供学术性支持。
在调研过程中,进行访谈录的整理,并陆续开展实践报告的写作,同时进行文献的整理,对于论文后续完成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三)宣传方面:
实践前期,宣传组同学设计了传承团队实践理念的队旗与队徽,统筹视频工作。实践期间,团队宣传效果良好,截至8月20日累计发布推送8篇,包括每日总结7篇,前期小结1篇,其中5篇被“北科大青年”、“北科大实践小博士”、“文法之声”等校级、院级公众号转载,还有两篇被推出为当日头条;阅读量1500余次,点赞200余次。微博已经发布11篇,视频播放两3700余次,总浏览量高达20000次,。
微记录工作与微电影工作陆续推进中,8月14日确定微电影构思,并进行脚本写作,8月17日确定最后大纲与各队员具体拍摄内容,工作内容已经细化具体,目前正处于素材搜集整理阶段。
二、后续工作安排
结合前期实践工作进展,为达成社会实践总体目标,现计划后续工作:
1. 完成既定的实践任务。
2. 形成具备一定学术意义的论文,预计15万字。
3. 调查问卷按照计划发放与回收600份,形成一篇具有典型性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报告。
4. 访谈共15份,累计访谈时700分钟,整理访谈录15篇,形成精编访谈集一册。
5. 完成反映实践主题的微电影的制作。
6. 团队公众号发出推送共16篇,发出微博共30篇,争取扩大宣传影响力度。
7. 完成制作团队文创成果,赠送给北京、贵州、重庆调研地村委会作为回馈。
三、总结
本团队12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但是因为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聚集一起,在团队前期实践中,为保证实践质量、团队的友好协作,每天早上八点会在群里发布每人一日的工作安排,并在每天晚上九点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开会总结,每人工作复盘,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进一步安排与分配,团队的凝聚力逐渐加强,工作进程稳步推进。实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进程符合预期,实践成果达到预计目标,接下来将进一步推进后续工作安排。
将乡土的声音收集到学术的殿堂,用志愿的热情回馈社会的哺育,我们将用青春的力量服务于乡村振兴之中,共赴远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