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青年大学生对中国风土人情、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计算机学院2022107112团支部“民族的火焰”实践小队在院团委的指导下,于7月29日至8月4日前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博物馆,开展了为期7天的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调研实践活动。
8月2日上午,实践小队成员抵达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下车后,浓浓的彝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象征着凉山彝族人民心中智慧与力量的“凉山之鹰”矗立在博物馆大门前的广场中央,周围环绕着枷锁环象征束缚之意,向上的阶梯直通“凉山之鹰”身后苍翠的泸山。
步入馆内,实践小队成员参观了彝族的文化精粹—“彝文”,有“民族之根”的美誉,主要特点是极具象形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字,历史悠久,曾在1980年8月由国务院批准实施《彝文规范方案》。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话标准化、普及化,彝族语言的使用场合越来越少,但它仍是彝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根深蒂固地传承在彝族文化之中。
随后实践小队成员了解学习了彝族的民族历史。据馆内史料记载,古代因生产力过于落后,各个朝代管理阶级对底层人民的不断压迫和残酷治理,导致彝族社会剥削制度严重,馆内详备的史料记载、生产文物无不见证并记录着过往奴隶社会下彝族人民艰苦的生活。整个彝族地区的奴隶制直至共和国成立前夕才开始逐渐废除,逐步建立了彝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友好往来。
活动最后,实践小队成员参与了火把节。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焰,具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基于彝族人民对火焰的尊崇,彝族当地会在农历六月最热的时候举办独具特色的火把节,亦是彝族从古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具有“以火色占农”、“持火照田以祈年”等寓意。服饰上火焰似的红镰纹,象征着彝族火一样的气概,大多选择黑、黄两色为主色调,寄托“黑为尊,黄为美”的美好寓意。
实践小队成员感叹:如果说一个民族的魂在于人民的坚韧性格,那彝族人民的魂便在于其火一般的热烈的激情——-不畏困难艰险,熊熊燃烧,直至燎原。
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通过本次实践,同学们和彝族人民进行了友好交流,亲身体验了彝族人民的生活。在全国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背后,彰显的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4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