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缘起
《稻田》唐代韦庄
择日埋根浅水中,逢源八面沐春风。
今秋圆个黄金梦,留下芳名稻草兄。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水稻。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的6%。我国的稻谷在生产上大体土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稻区:按秦岭一淮河一线分界,长江流域的主要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及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为中国南方稻区,以种植籼稻为主,籼粳并存;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中部和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为中国北方稻区,基本上种植粳稻。
水稻·一生
五月—水稻浸种、平秧田、播种
浸泡了种子,大概过三天后从水里捞起来捂一天,这样才会发芽。然后就是往田里面挥洒。传统的育秧苗人工插秧的方法已经很少用了。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费用的增高,现摘都采用点播和撒播。
这个时候的水稻很娇小,大概只有两三片叶子,这也是秧苗最脆弱的时候,需要管理好杂草、灌溉、施肥等各种生长参数。这个时候的水稻几乎没有茎秆,主要还是扎根和长叶子用来光合作用,还能看见种子壳。
水稻种植过程中,先要在秧田育秧,也就是将种子播到秧田中,等长到三张叶片加一片心叶后(叫三叶一心)就可以移栽,时间上来讲,一般在一个月左右。拔秧就是将秧苗拔起来,之后移栽到大田中。
七月——施肥
水稻施肥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再施加其他药物。
2、分蘖肥。水稻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叶面喷施药物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水稻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
4、粒肥。水稻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
八月——拔草、抽穗
从孕穗到出穗大概只要10天的时间,你会看到一株株包在一起笔直的稻谷穗冒出头。出穗后就是扬花,也就是稻谷壳里面长稻米。稻米的形成也是从稻浆慢慢凝固成稻米。
九月——抽穗扬花、灌浆
抽穗期标志着农作物由营养生长(根和茎、叶等的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开花结果)。也就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的并进阶段。这是决定农作物产量最为重要的关键期,也是农作物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对养分、水分、温度、光照要求最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施用穗肥很重要,要结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状况、水稻的长势,合理安排肥料的施用,不能单施某一单质肥料。
水稻抽穗扬花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也是对水分特别敏感的时期,此时期要保证在出穗期不缺水,不受旱。
水稻灌浆期是指从扬花结束颖壳闭合开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从生物学角度看,此时是受精卵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此时是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生产上此时要保证有充足的光合面积和通畅的物质运输渠道。
十月——稻成
北方都是秋天成熟,南方最少两季,夏天一季秋天一季,甚至有三季的。
稻子成熟时间
稻子成熟一般需要经过成熟期包括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和枯树期。
1、乳熟期:水稻开花后3~5天即开始灌浆。灌浆后籽粒内容物呈白色乳浆状,淀粉不断积累,干、鲜重持续增加,在乳熟始期,鲜重迅速增加,在乳熟中期,鲜重达最大,米粒逐渐变硬变白,背部仍为绿色。该期手压穗中部有硬物感觉,持续时间为7~10天左右。
2、蜡熟期:该期籽粒内容物浓黏,无乳状物出现,手压穗中部籽粒有坚硬感,鲜重开始下降,干重接近最大。米粒背部绿色逐渐消失,谷壳稍微变黄。此期约经历7~9天。
3、完熟期:谷壳变黄,米粒水分减少,干物重达定值,籽粒变硬,不易破碎。此期是收获时期。
4、枯树期:谷壳黄色退淡,枝梗干枯,顶端枝梗易折断,米粒偶尔有横断痕迹,影响米质。
禾下·乘凉
“我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中国的禾下土里有您的汗水,世界的稻花香里有您的笑颜。将一生奉献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4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