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人物专访:双脚丈量国的疆域,初心践行爱的担当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杨佳玲

为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学习优秀党员精神,夯实爱党信仰根基,由南京医科大学校友工作者协会组建的“致敬平凡英雄,寻找最美南医人”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19日对优秀的党员校友陈文森进行了线上采访活动。跟随陈文森教授回顾人生的脚步,一起聆听有价值、有思想的党员故事。

陈文森,1981年生,中国党员。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处副主任。致力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10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篇。2014年12月,作为江苏首批专家援非抗击埃博拉,以“零感染”的成绩成功完成使命;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作为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协助组织新冠肺炎感染防控工作。2020年,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记大功”表彰、第十五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锐意进取才渐贤,医路向前志弥坚

对于选择学医的初心,陈文森真诚地吐露22年前的自己在面临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时,只是怀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想法和对医学的崇高敬意,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质朴的初衷在时间的沉淀中积累热爱,他逐渐被医学深深吸引,也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说他相信自己学到的东西是能够帮到患者的,自己的能力也是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

兴趣是发展最好的老师,在采访员向陈文森校友询问如何培养医学兴趣时,他分享了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总结的阶段式学习法以及后来援非和抗疫的经历,这些都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而也恰好形成了一种正反馈,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继续在公共卫生事业中奋力扎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工作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时光?”陈文森教授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娓娓道来。前路本可坦荡,但初心的指引,让他选择了不平凡的坎坷。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12月,西非疫情达到顶点,中国增派第一支第二批14名人员奔赴塞拉利昂,感染科的陈文森医生就在这支队伍当中。在当地,卫生条件和硬件设施十分落后,使人“宁愿睡地上,也不睡床上”,而不只是物质匮乏的考验,更有精神方面的巨大挑战。出发前,陈文森医生的小孩尚未满一周岁,身在异乡,危机四伏,不眠的夜晚里他只有反复翻看妻儿的照片。援非3个月,最终以“零感染”的成绩成功完成使命。

回国后不久,陈文森参与国家卫健委的飞行检查,进行了为期四年左右的工作。北上延吉,南下海南,西至新疆。一名医者的心,没有因漂泊的生活而沉浮,而在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把握自我,愈发坦荡。

2020年,在全国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刻,陈文森再次请缨,独自成队,奔赴湖北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支援武汉汉口医院疫情救治工作。武汉战捷后,他迅速投入到下一场战疫——乌鲁木齐。去过新疆后,辗转全国,山东青岛、石家庄、广州、深圳、南京、扬州,为筑牢全国疫情防线,陈文森始终冲锋在前。

然自古家国难两全,“在外面时间算起来,我已经抗疫173天,离开家的时间是超过230天”。一个医生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家庭的支持与坚守。谈及自己的家庭,陈文森的内心充满了思念和愧疚。

向党初心永赤诚,惟愿众生尽开颜

最后,采访员询问了陈文森教授的在党经历。陈文森笑语自己的入党经历并不算一帆风顺,前前后后一共写了五份入党申请书。时写时新,他说“每次书写都有不同的感觉”,随地点的变化、经历的积累,思想境界有所不同,体悟也不一样,但向党的初心与奋斗的核心,从未变更。

2016年7月份,他正式地加入了党组织。党龄虽短,但他对党的情感是与日俱增的,回忆起14年援非的经历,陈文森说,那是一种比责任感、荣誉感更加激烈的情感。车子、衣服上面都是有国旗的,人走到的地方、车开到的地方,塞拉利昂的友人们都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好样的。鲜红的国旗,成为一团热烈燃烧的信念,而守护就是他的信仰。

“在哪一刻,为自己身为党员感到无比的骄傲?”——“站在病人身边”,陈文森如是说。

陈文森认为,站在患者的身边,他是安静而幸福的。在非洲援外,作为医护工作者,把一些最先进的防控技术、最关键的防控要点传达给非洲人民,为他们贡献防疫的力量,能够站在他们身边,是很有价值的。在抗疫期间,身为党员,比起言语,他更愿意用行动去表达,每天在病房和患者站在一起,做感染防控,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

两度战疫,都是于风疾浪劲之鼎盛时,乘风破浪。14年前去非洲,19年12月份前往武汉,他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在基层和他们一直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武汉复苏的那一天,坚持到患者们康复的一刻。武汉4月8号解封,陈文森在4月13号撤离。陈文森希望的是他能够看到大家康复、开心、微笑的那一天,对他而言这就是作为一个党员,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诺言。

大医精诚,德医双馨;仁心仁术,情暖人心!致敬护佑人民健康的医务工作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8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五湖四海,汇聚精彩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的“扑通的队”,我们实践队的成员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东北三省的,也有海南三亚的,也有新疆边疆的。在学校里,我们就很喜欢分享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
山东大学法学院“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开展调研
2021年8月15日,“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再一次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淄博市地区的调研。本次活动主要以参观蒲松龄故居及其周边地区,以及走访、询问当地居民为活动形…
山东大学法学院“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再一次开展调
2021年8月15日,“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再一次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淄博市地区的调研。本次活动主要以参观蒲松龄故居及其周边地区,以及走访、询问当地居民为活动形…
新能源学院扑通的队实践队开展汇聚家乡风采活动
为宣传各个地域文化的魅力、体验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并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8月10日起,扑通的队实践队各个队员进行了汇聚家乡优秀文化的实地调研活动,汇总来自吉林白山、海南三亚、山东德州、山东临沂、新疆…
“三下乡”人物专访: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南京医科大学校友工作者协会组建“致敬平凡英雄,寻找最美南医人”暑期社会实践团,旨在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学习优秀党员精神,夯实爱党信仰根基,激发青年担当力量。实践小组于8…
大学生网报+发展现代农业,引领乡村振兴
2021年6月27日,塔里木大学“生态振兴,绿色发展”调研团前往224团展开调研,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地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王连长为我们介绍了他种植的大棚,当我们进入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葡…
我心向儿童,实践挽童年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善待,每一个家庭都值得被挽救。儿童,是社会的希望,但同时也是家庭暴力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受害者,可往往他们却无力或无法发声、寻求帮助。“治愈童年”调研团致力于家庭暴力环境下目睹儿…
守护金色童年,山大学子在路上
大学生网报济南9月12日电(通讯员高铭)8月10日至8月25日,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治愈童年”调研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市遭遇家暴儿童的现状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旨在通过问卷、访…
塔大学子三下乡“传科技之种,引花朵逐梦”支教活动
7月3号至7月23号,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传科技之种,引花朵逐梦”队赴巴州和硕县苏哈特村进行了三下乡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活动受到当地村干部赞扬本次支教以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对此,…
一心向党,爱心支教——塔大学子三下乡
暑期支教回来数十天了,但每每看到几日的照片,心里总还是留恋与欣喜。尽管只是短短的二十多天支教,但那群孩子给我的却是一生的回忆。支教地点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苏哈特乡苏哈特村,尽管当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