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幸福感这一隐形的国民财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面访调查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恩施州建始县居民进行了幸福感调查,发现当前影响建始县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经济”问题,而更需要加强关注的是“发展”的问题。
实践团队抵达建始县后,在建始火车站附近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完成了问卷的预发放工作,收集有效问卷30份,并根据反馈的问题于当日对初始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为后续正式调研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在预发放工作中,团队成员目睹了建始县人民各式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一张张洋溢着幸福感的笑容,直观的感受到近年来建始县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无论是公共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工具、旅游业管理等方面,建始县近年来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发展,令人感概。
团队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在实践队长的组织下分别在两个乡镇选取了部分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生活现状的真实感想。通过走访,团队了解到近年来,建始县兴修了许多公路,交通出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许多农户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大部分为家用供给,务农不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医疗保险及报销体系较过去更为健全,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所有面访农户均对目前国家实行的政策表示认可、每户均对生活现状有着不同层次的满意程度。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当地消费水平些许过高,部分农户生活负担较重,多数农户认为这是影响他们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实践的最后阶段,团队成员想为助力当地脱贫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便提前联系了当地指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当天下午,经社区负责人陈健的介绍,团队了解到目前有两个家庭的生活存在困难,遂前往其家中通过打扫卫生、购买营养品、聊天等方式进行志愿服务,后将具体情况反馈至社区。通过团队的实践及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给脱贫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当前,在建始县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条件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已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比如说吃穿不愁,已经是一个常态。而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实际上是新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并寻求实现路径。
(一)积极促进就业,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二是建立就业信息及时发布机制,消除失业与职业空缺并存的现象。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提供转业或再就业培训,优化人力资源分布。四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五是加快国家创新体制建设,培训更多人和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人群就业。
(二)加强环境监管,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继续开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对违法排污企业保持高压态势。三是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货运车辆、露天烧烤等的管理,抑制扬尘油烟污染。四是保证油品质量,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分阶段禁止“黄标车”行使。五是鼓励倡导居民采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绿色”方式出行,减少道路拥堵和大气污染。
(三)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树立“以民为本”理念
一是以建立和健全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领域制度改革和完善,形成民生福祉的制度保障体系。二是以社会公众满意度为落脚点,建立民生政策社会评估机制。三是深入推进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盘活现有存量资源,逐年提高资金投入规模,建立资金投入和存量资源盘活并重的资源配置机制。四是把脱贫攻坚作为民生补短板的突破口,要突出产业扶贫和基本公共服务扶贫,通过资金支持、定向援助、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提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9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