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革命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也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历程最真实生动的写照。红色资源既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如纪念馆、文学作品、历史资料以及遗址遗迹等,又包括非物质文化资源,如革命精神、政治与文化思想形态、道德传统、理论纲领、政策制度以及红色风情等。适逢建党一百周年,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7月20至29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薪火相传”实践调研团队以十堰地区为例,开展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影视记录以及调查报告等手段,分析了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如何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提出了相关建议。
十堰市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的教科书。
用活红色资源,点燃信仰之火
通过翻阅资料和走访周边乡镇政府,文化办等地方实践团队成员发现,近年来,十堰市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7月21日,实践团队成员在郧西县关防乡丁家坪村红色文化教育广场上看到,一群游客和村民正在《什么是红军》宣传墙前驻足观看。一张宣传单,见证红二十五军长征史。这是1934年12月,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征到鄂北、陕南地区时,为扩充军队、争取群众而发放的宣传单,标题是《什么是红军》,向当地百姓清楚阐述了红军的宗旨、性质、任务和政策。
踏访革命圣地,观瞻南水北调纪念园、市博物馆,在一遍又一遍寻根溯源中,发掘红色基因,感悟红色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驻足郧阳区烈士陵园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岑婷 摄
传承红色基因,点燃希望之火
十堰市把红色资源作为学习教育“实践站”,把红色基因作为学习教育“营养餐”,积极开展党史编研活动,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鲜活教材。
实践团队在市档案馆发现,目前十堰市档案馆正在进行建党百年来十堰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党史发展典型人物和故事的梳理工作,计划在媒体开设专栏,讲好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转战郧阳、郧西、房县的故事,讲好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建立鄂豫陕根据地的故事,讲好中原突围血战南化塘的故事,追寻革命先烈足迹,赓续精神血脉。
这些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努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市档案馆红色展区进行资料的翻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岑婷 摄
坚定理想信念,点燃奋进之火
发挥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育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辟红色旅游路线,引导游客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目前十堰正在大力推行东风工业遗产旅游,其中涵盖了东风汽车发展史等内容,在3个规模不等的游客接待室循环播放宣传片,由专业的双语导游带领游客领略东风工业遗产。东风公司总装厂总装配线旅游观光点的开发,不仅助推了经济发展,还让游客现场体验到了“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向项目负责人了解目前项目进展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岑婷 摄
项目负责人说到:当前“红色旅游”成为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载体,如由长征串联成的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使得沿线地区红色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容易形成红色文化产业聚集区,产出一系列红色文化周边,促进产业链形成。十堰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十堰各地区抓住发展机遇,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给红色文化资源以更广阔的平台。
此外,实践团队还了解到目前十堰市精心打造以郧阳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丹江口烈士陵园、茅箭东沟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等为主的10余条建党百年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把学习教育内容植入到一个个直观的场景中,通过亲耳听、亲眼看、亲身悟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目前十堰地区正在发掘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还对打造具有省区和中国特色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更好的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3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