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探究——以利辛县陈营村小学为例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 作者:张永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探究——以利辛县陈营村小学为例

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教育是提升乡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关键,是减缓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根本的力量,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其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及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为积极响应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与智力扶贫,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数学之旅”支教调研团深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陈营村,以陈营村小学为服务对象,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支教调研活动。本篇调研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陈营村小学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育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分析了当今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教育困境提供了若干应对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教育振兴 智力扶贫 亳州市利辛县

指导教师:韩玉洁(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辅导员)

团队成员:张永伟,李建功,党文艳

目录

一、实践背景

(一)城乡教育现状及其差距

(二)利辛县简介及其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的建设

(三)乡村教育困境简述及团队调研目的

二、调研方法及调研对象

(一)调研方法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调研情况基本分析

(二)乡村小学教育困境的深度分析

四、缓解乡村教育困境的意见建议

(一)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规划布局

(二)普及乡村教育振兴理念,提高乡村人口受教育意识

【参考文献】 14

一、实践背景

(一)城乡教育现状及其差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同时教育作为开发智力以及提升个体自我发展、素养的唯一途径,直接关系着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整体的素质。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家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未受过教育的人口逐渐缩小。下图整体递减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向着事态良好的方向稳步发展,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城乡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8》的抽样调查数据,2018年我国乡村6岁以上人口中未受过教育人口比率达到了8.17%,是城市的3.82倍;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至初中)人口比率为77.33%,占乡村受教育人口的主体;乡村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比率为14.50%,仅有城市对应数据的27.59%。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依旧有着很大的差距,且相较于城市教育发展速度,乡村明显落后。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利辛县简介及其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的建设

利辛县位于黄淮平原南部,2020年之前一直是亳州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唯一贫困率达到11.4%的县区。利辛县于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7年全县贫困人口35255人,重点贫困村90个,贫困率高于2%的行政村有188个。在很多人眼中,利辛县几乎就是“贫困”的代名词。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教育环环相扣,教育塑造人才,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优先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乡村教育事业。

一直以来,对于亳州市教育系统来说,最大的政治任务就是教育脱贫攻坚。亳州市从精准落实资助政策、持续加强控辍保学、加快改善办学条件三方面有效地为教育助力,同时确保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上得起”“全就学”“有学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亳州做法”。与此同时,利辛县扶贫办也根据相关政策推出了“寒门圆梦”、“资补兜贴贷,扶智全覆盖” 等一系列计划,旨在推动利辛县乡村教育事业的振兴。而陈营村作为亳州市利辛县9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更是精准落实资助政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三)乡村教育困境简述及团队调研目的

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萎缩趋势在乡村学校进一步体现。因为城镇化,出生率的改变和教育质量差距的拉大,部分学校乡村学校出现因生源减少的情况,逐渐萎缩。二是教育扶贫资源分配不平衡,乡村教育优质资源明显不足。基础教育方面,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很多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到发达的县市就读,造成了优质生源的流失。三是对于乡村学校而言优秀师资力量缺失。当前以师生和师班比为基础确定中小学编制数量的做法,无法适应乡村学校教学的需要,且乡村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生活水平低、教师待遇较差,导致学校原有师资力量流失的同时,缺少优秀教师涌入。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及“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潮流中,利辛县陈营村小学是众多乡村学校的缩影。团队选择陈营村小学为调研地点,探究在政策支持和工大助力的背景下其反映的教育情况及面临的教育困境,并通过类比分析,为乡村学校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为乡村教育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二、调研方法及调研对象

(一)调研方法

1.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调研期间队员们积极与陈营村小学的家长进行交流访谈,重点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开展网络设施普及度、智能设备使用能力和网络学习资源利用度的调查。

本次调查的抽样单位是学生个人,抽样框为支教班级72名同学的名单,调查从72位学生中随机抽取60位开展入户调研及家庭访谈。在正式调查的抽样中,为保证样本的平均分布,团队并未从该抽样框中除去参与过预调查的受访者。除此之外,队员还调查访谈了周边教育机构的相关情况,保证了调查的全面性。

2.问卷调查

问卷是指为统计和调查所用的、以设问的方式表述问题的表格。其主要优点在于标准化和成本低。调研期间团队分组深入走访学生家庭,面向学生及其家长开展问卷调查。目前团队已收集到六十余户家庭的走访资料,并将其与8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整合与加工。队员们根据所学的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相关统计知识初步分析了基础数据,并辅以大数据网络分析,最终得到了完整的数据结构。

值得说明的是,陈营村小学作为合肥工业大学定点帮扶的对象,常年会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借助暑期“三下乡”的机会来此支教,因此陈营村小学及其他乡村小学的家长普遍信任且乐意送孩子们来此学习。参加本次暑期支教服务的学生共有72位,占陈营村小学学生总数的7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问卷对象的全面性及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问卷涉及学生学习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情况等多方面重点,保障实践的全面性与可靠性。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教育问题,调查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关注与投资,我们设计了可以间接反映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以及付出程度之类的问题,例如每年购买多少本课外书。问卷共设计了17个调查变量,将之组合分析可以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结果,例如将学生有无智能手机与网课效果结合得到乡村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

3.二手资料分析法

队员们选择《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了解权威媒体眼中的乡村教育现状。同时队员们也积极查阅了解利辛县历史资料与近十年发布的相关分析材料,包括论文、期刊和书籍等,仔细阅读了有关利辛县乡村教育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调研对象

1.陈营村小学现任校长

现任校长徐振海在陈营村小学任教二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对利辛县乡村教育发展及现状都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知。团队前后采访了徐校长十余次,其中一些重点采访也让我们直接把握了当地教育的基本情况。

2.陈营村小学的学生

采访获得了陈营村小学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了解了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也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等。

3.陈营村小学的学生家长

采访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生的父母,大部分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陪伴孩子的时间短,难以给予孩子优良的家庭教育;另一类是学生的祖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无力指导孩子的学习,也难以起到引导作用。

4.利辛县的辅导机构

团队主要走访了利辛县两所正规的辅导机构,了解了当地辅导机构的收费、授课内容、学生人数和师资力量等基本信息,并通过对比相同类型的机构、采访机构的学生等方式对当地的课外辅导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调研结果——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调研情况基本分析

1.留守儿童比例占半

根据“学生基本情况调研问卷”反馈结果,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的家长选择外出务工。所以陈营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为爷爷奶奶或者单亲照顾,他们难以得到优质的家庭教育与悉心照料。

2.多孩家庭为主

根据“学生基本情况调研问卷”反馈结果,调研学生中独生子女仅占到了百分之十。在家长需要照顾多个孩子的情况下,难免对孩子的精力分散,对每个孩子的教育质量也会大大下滑。

3.教育经费支出薄弱

本次调查了解到,家庭困难占比为百分之十四。但仅有百分之四的家庭年教育经费高于1500元,大部分家庭单个孩子教育开支每年不足500元,且其中包含了学杂费,课后陪护费,课外教材购买费(50元左右)等。

对利辛县部分贫困家庭而言,500元的教育开支偏高。但实际情况是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以上开支对孩子的教育支出已经足够。事实上陈营村周围县镇开设有多家辅导机构和兴趣班,而家长“顺其自然”的态度说明其缺乏教育消费的意识。

4.教育资源获取单一

调研结果显示,家长对学生基础教育资源的关注度不足。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曾购买过课外读物,且多数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才会购买相关图书,很少主动关注孩子学习状态;只有极少数家长会留意孩子阅读书籍的后续效果,如习题册的完成情况等。

同时由于经济压力等原因,很多家长不会为孩子报名补习班。低收费的教育机构不足以吸引家长为之消费;高额的辅导费用却难以承担。种种原因导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有过课外培训的经历。

大部分学生对学校长期教授的语文、数学科目掌握情况良好,但是对课程安排较少的英语学科一知半解。事实上,陈营村小学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校内授课,脱离了足够时间的英语学习,便难以掌握英语语法、听力、阅读等基本知识。

5. 学生及家长对网络资源的态度

根据“学生基本情况调研问卷”结果,3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62%的学生会在必要时使用家长的电子设备,几乎所有学生都具备使用网络资源的设备条件。

然而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会主动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在网上搜索网课等教育资源,只是使用手机娱乐、社交等。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少主动获取网络资源的意识,二是家长缺失正确的引导。

网课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愿意使用网络资源且表示这些资源有一定的帮助,只有不到15%的学生觉得效果不佳。团队在入户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正借助网课学习后续高年级的知识。

6.通过访谈校长发现的问题

(1)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陈营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且流动性较强,现仅有11位老师,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到60岁,且有两位老师即将被调往县城。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一位授课教师往往要“面面俱到”,同时教授多门课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2)教师能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不“精”导致陈营村小学的教育出现“断层”现象,以陈营村小学四年级的英语学科为例,由于教师能力不足,四年级英语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远远不够,严重影响了其后期英语的学习。

(3)获得经费开支有限

乡村学校教育财政投入少,乡村教师待遇低。按照亳州市相关政策,学生多的学校获取的教育经费更多。表面看起来很合理,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只能为办学条件差、学生人数少的乡村学校提供有限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7.通过访谈家长发现的问题

(1)对学校及其政策的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

部分家长忽略城乡办学的差异性,习惯性地将陈营村小学和当地其他市县学校进行不同水平的对比,从而衍生出一些不满情绪。基于对学校及相关政策的不了解,面对学校的“五点半放学”政策时,部分家长表示怀疑,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做法。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对学校的高要求与不理解无形中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压力。

(2)过度依赖学校的教育资源

大部分家长很少关注孩子课后的学习情况,认为确认作业是否完成、准确率是否达到标准等是学校的任务。事实上,学生教育是一项需家校双方共同配合、长期协作的工作,然而在大部分家长看来,学校是学生唯一的教育途径,从而过度依靠学校的管理,忽视自身在学生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

(3)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意识

一是很多家长忽略了自身的教育责任,对自身在孩子教育环节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孩子缺少监督与陪伴。二是部分家长由于缺乏认知能力,其教育方式存在偏差,例如使用娱乐向的视频软件教育孩子等。三是一些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没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很少主动为孩子寻求教育资源。

(二)乡村小学教育困境的深度分析

1.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有限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随着乡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很多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陈营村小学的100余位学生中,接近一半是留守儿童,据我国民政部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我国乡村留守儿童近700万人。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既是教育问题,也是影响乡村长远发展的社会问题,目前对于乡村留守儿童而言,可获得的家庭及学校教育依旧存在一定的限度。

首先是家庭教育支持不足。乡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其文化水平有限及工作忙碌等原因,对孩子的日常学业、心理疏导和习惯引导缺乏应有关注。因此,总体上乡村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教育表现为“单向”教育,即学校主导,而缺乏父母的参与。这种未健全的教育模式不仅降低了留守儿童教育质量,更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做好家长育儿知识教育是乡村教育振兴进程中亟待弥补的“弱项”。

其次是学校教育支持有限。家庭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学校便成为承担这一责任的主体。然而受人力、财力等因素影响,目前乡村学校大多未能配备专业、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力量。同时多数乡村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的,很少会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问题所在,也多以统一的问题应对策略来处理,缺乏儿童的个性化教育与关怀。

2.乡村小学多媒体资源利用度不高

随着视听教育的发展及教学媒体的更新,样式多、容量大、内容新颖的多媒体资源不断涌现,同时也增强了其他各式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乡村学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拔高乡村教育水平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陈营村小学落实的“智慧课堂”等网络教学项目发展形势好、学生接受度高,但结合“网络教育资源利用度”调查结果分析,多媒体资源在乡村地区的利用度普遍偏低。

乡村多媒体资源普及方面,教师和家长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然而乡村小学的教师和家长由于知识文化、技能水平有限,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甚微,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高,无力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其次,部分教师和家长思想观念陈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等网络资源的普及,即使有网络技能培训的机会,也难以形成网络教育的意识。

网络设备配备方面,一般乡村小学上网条件差、计算机配备水平低,有限的配置难以满足广大师生对多媒体资源的需求。此外,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加之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存在偏见、专业教师不足、相关计算机课程缺乏,导致学校的计算机几乎成为摆设,利用率极低,有的学校更是没有足够的设备可用,获取多媒体资源的途径受到限制。

3.乡村家庭受教育意识普遍薄弱

意识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受教育意识更是阻断乡村贫困代际遗传的“金钥匙”,是乡村教育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由于乡村地区信息闭塞,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等原因,乡村家庭的受教育意识较为薄弱,教育理念尚不成熟。

从家长角度,家长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却很少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学习情况,认为学校承担教育学生的所有职责,由此导致家长与学生的共同交流少,对学生学习的了解程度低,且受限于自身文化水平,缺乏引导作用,导致家庭环境中缺少学习氛围,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此外,部分家长仍保留着“读书无用论”等陈旧观念,他们认为子女接受过多的教育是高投入、低产出的“赔本生意”,却忽略了教育实际上是一项长期投资。

从学生角度,乡村地区的学生从小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成长,与教育环境更为严格的城区学生相比,缺乏危机意识,学习的能动性较弱,且面对手机、电视等诱惑时难以专注于学习,家长如果监管不到位便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课程学习连接度低,由此引起的“不想学”“学不会”等想法也会进一步加剧其厌学情绪。

4.城乡课外教育辅导资源存在一定差距

“高考”是国家选拨人才最直接的渠道,也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最简途径,然而当今众多高等院校中城乡生源占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相关统计,以北京大学为例,2000-2010年,北京大学农村新生比例为10%,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偏远山区、落后地区招生政策的倾斜,2013-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20.2%。

有关专家分析,造成高校城乡生源配比失衡的根源在于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差距,较多城市学生获得了校外培训机构等体制外的特殊辅助。以陈营村小学的学生为例,参加过课外辅导机构的人数占比为22.5%,而安徽网一篇关于校外培训的新闻报道显示,合肥市蜀山区一所公办小学95%以上的学生有过各类校外培训班的经历。

就课外辅导参与率来说,城乡差异显著。就课外补习参与率而言农村学生是城市学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城市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参与校外培训的比例高、投入大,但是对大部分乡村家庭而言,校外培训造成了较大经济负担。这就意味着,乡村家庭的学生在教育上受到了难以避免的不公平对待,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不断拉大,留给乡村学生的挑战越来越多,机遇越来越少。

5.乡村小学英语学科能力发展不平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学习也越来越重要,而相关研究也证实,小学阶段是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英语教育非常关键。而陈营村小学的调研数据间接显示,乡村学校的英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英语教学在我国乡村的起步时间较晚,同时由于英语课程未纳入小学升学考试范围内,因此大多数乡村小学对英语教学给予的关注度不高,导致英语课程占比较小、英语学习时间有限,乡村小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且难以得到提升。其次,由于乡村地区英语重视程度低、教师薪资待遇差等原因,乡村小学急缺高水平的英语教师。为了缓解专业教师缺乏的局面,一些乡村小学例如陈营村小学不得不让语文、数学等其他科目的老师教授英语,而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理论学习和知识技能培训,在英语发音和英语语法的讲解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团队的调研结果也有效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学生最不擅长的科目”这一问卷结果中,英语占比高达67.7%。

四、缓解乡村教育困境的意见建议

(一)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规划布局

一是推进城乡基础教育服务制度统一建设。合理划分政府发展教育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综合考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师资水平和学生人数,结合当地儿童受教育情况和经济发展程度,确定实施补助标准,因校制宜,避免乡村教育扶贫中“一刀切”做法所造成的经费重复投入和投入不足的问题,避免造成优质教育资源随意倾斜,教育资源再度失衡的局面。

二是完善供给保障措施,改善乡村办学条件。在政策方面,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加强对乡村学校的财政支持与政策倾斜。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根据学校办学资金需要,调整资金支出并做好资金用途规划,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乡村教育建设上。在硬件设施方面,普及乡村学校“互联网+”教育设施与平台,助推乡村学校通信网络建设,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继续实施好乡村学校“智慧课堂”、“三通两平台”等栏目的建设,让乡村学生获取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三是完善乡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体系。一是要集结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强化各领域间的交流合作,打造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管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教育机制,增强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二是要构建基层党员干部、乡村教师团体、和乡村医护团体等多元留守儿童教育队伍,定期开展专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实现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从而规范化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三是要创新学校教育关爱工作机制,特别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例如设置“留守儿童之家”等交流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多位一体地加强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引才”。现阶段乡村教育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下。为解决此类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项目来鼓励大学生下乡从教并扎根于乡村教育事业。同时继续实施好“三支一扶”政策,提高“大学生村官”人才质量,多措并举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从教。其次是“留才”。一是要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并根据教师个人情况,给予一定岗位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二是要加强乡村教师培训体制的制度建设,把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助其提高教学水平,从而稳固教师群体。三是要加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提高专项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的数量和力度,为乡村学校培养“能下去、能留住、能教好、能发展”的合格教师。四是要统筹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城区重点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统筹管理、一岗并用、轮流任教”,促进优秀师资均衡利用。五是可以在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聘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乡村教师职称评定、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工作满足感和职业成就感,为乡村教师的身、心维护与发展提供保障。

(二)普及乡村教育振兴理念,提高乡村人口受教育意识

一是加大乡村教育振兴的宣传范围与推广力度。一是要积极利用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宣传、引导功能,在当地管理范围内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视频、宣传册、座谈会、讲座等方式,推广受教育理念,普及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中的重要性及意义。二是要继续调动当地人民群众自发地宣传乡村教育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交流会等类似活动,面对面告知家长受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家长入手,改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培育“知识改变命运”的受教育意识,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二是加强对乡村教育振兴的理论研究。一是要将研究任务纳入相关的党校团校等单位,高度概括乡村教育振兴理念,将理念的进一步推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深化紧密联系。同时联系脱贫攻坚战略,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两方面深层次挖掘教育在乡村脱贫与乡村振兴中的根本作用。二是要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比如有关乡村教育振兴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论文审稿等,通过学术研究,进一步挖掘并拓展乡村教育振兴的精神内涵,使之更加清晰化、整体化、简洁化,让人易懂、易记、易传播。也要将精神内涵的传承路径大众化、普适化,方便其更好地继承与弘扬。

三是打造网上网下联通、合作交流的乡村教育振兴网络。要打破因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形成的信息交流壁垒,从而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方参与的乡村教育振兴网络交流平台,比如微信、QQ、微博、大众点评等,实时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分享教育扶贫、脱贫、致富的经验。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令其开拓视野、增加见识,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完善教育理念,提振教育信心,与学校达成教育共识,激发家校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积极性,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合力助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张勇;张莹.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奠定乡村振兴基础——农村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调研报告[R].农村·农业·农民,2020,(3).

[2]黄伟媚;蔡毅强.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2):27-31.

[3]何声钟;钟添生;曾 红.“补短板”“强弱项 ”“ 强特色”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江西省乡村教育调研报告[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19,(2):63-69.

[4]杜尚荣;朱 艳;游春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管理,2021,(5).

[5]张姝婧.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社会支持网络构建[J]农业经济,2020年05月:123-125.

[6]蔡鹏举.中国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对策[J]新农业2021年(下半月刊),2021年02期:96-97.

[7]张瑞祥.互联网时代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南农业,2020(36):45-47.

[8] 徐晓敏.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9):356-357.

[9]郝盼盼,戴孟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1):331-332.

[10]辛代娟.新时代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9):332-334.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8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女性力量绽芳华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文化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路寻迹,“译”心向红实践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使命,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征程。…… 思微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一颗红心贯古今

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中,万千忠骨用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篇,用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且这其中也不乏看到女性的身影。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思微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IP形象展新篇

为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致敬女性力量,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路寻迹,“译”心向红实践队于暑假踏上了探索红色文化、致敬女性力量的社会实践之旅,并制作相关IP形象,感受她们在…… 思微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和平使者,巾帼英雄

走进妇女革命纪念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我们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我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踏入了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地方。在革命纪念馆中,我…… 思微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精神在当下的传承与弘扬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不仅仅是接受红色教育,更是积极思考如何将红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队员们交流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红色精…… 思微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看见红色女性力量,感悟革命初心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路寻迹,“译”心向红实践队于今年夏天开展了为期数周的红色之旅活动。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革命传统精神…… 思微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践行红色之魂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红色文化作为承载着革命精神与民族灵魂的宝贵财富,始终是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山东省,作为中国红色革命…… 思微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外宣华章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红色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璀璨明珠,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始终是我们不可忘却的使命。为了让山东省丰富的红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 思微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跨越数字鸿沟,温暖老人时光

(通讯员:姜泽阳)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生活因之变得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然而,在我们享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红…

走进一片红色热土-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走好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中国青年网淮南1月16日电(通讯员魏宏强张煜琪马佩)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熠…

丈量民间艺韵:农民画探寻之旅

图为实践队成员欣赏农俗画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江玲摄图为阡陌绘梦实践队成员大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宿博惠摄图为实践团成员欣…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二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20日电】青春献爱,红耀滇南——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二天“在云南的东南部…

保护渔村环境,传承文化新韵

乡村文化和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深…

最新发布

百年奋斗,征程又起——山东大学法学院“青春法心”四史宣讲团队实践记录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充分践行这一精神,山东大学法学院“青…
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铜陵一队”圆满完成听讲座活动
7月13日,暑假伊始,同学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团“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为契机,公共卫生学院“铜陵一队”于上午八点在铜陵市铜官区官塘…
可降解“塑”造未来暑期调研团文献搜集活动取得新进展
现今市面上常用的可降解吸管为大多为玉米淀粉为主原料制成,因此可降解吸管的材质应属于生物降解塑料。而生物降解塑料又分为生物破坏性降解塑料和全生物降解塑料,二者的区别在于降解时,是否会将石油基塑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教成就最美年华
2021年夏天,于我而言,注定是难以忘怀的!7月23日,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赴利辛“数学之旅”支教调研团队抵达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陈营村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调研活动。第一次作为合工大的一名学子下乡实…
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晨光志愿队组织观影活动
为做好“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及动员工作,进一步让同学们铭记皖南医学院“精医尚德”的校训,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晨光志愿队于4月9日下午在皖南医学院2108教室组织了观影活动。此次观影活动…
财大学子垃圾分类调研3
向日葵顶着炎炎酷暑。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财大学子垃圾分类调研2
向日葵顶着炎炎酷暑。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财大学子垃圾分类调研
向日葵顶着炎炎酷暑。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安财学子三下乡8
2021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共产党当建党100周年!在今年,各大导演编剧制作出了很多优秀的电视剧、电影,例如:觉醒年代、1921等,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带给我们深深的触动,让新一辈不了解历史的年轻人的爱国…
安财学子三下乡7
2021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共产党当建党100周年!在今年,各大导演编剧制作出了很多优秀的电视剧、电影,例如:觉醒年代、1921等,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带给我们深深的触动,让新一辈不了解历史的年轻人的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