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实践队员前往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采访剧团团长杨康老师。杨康老师提到,弋阳腔百年前受战争影响而衰落,在五十年代弋阳腔剧团重新组建,于八十年代初剧团达到发展巅峰,在九十年代却几近灭绝,幸运的是二十一世纪初各级政府进行了及时抢救,而后发展至今剧团更上一个阶梯。弋阳腔百年的兴衰史在不禁让人唏嘘感慨,弋阳腔的发展史历经坎坷,定要让它光荣传承下去,散发璀璨光芒。
保护和传承我们优秀的弋阳腔,传承是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发展和合理利用又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它们又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弋阳腔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将其中的优良基因延续不断地传承下去,并在传承的过程加以发展和创新,进行活态保护和活态繁衍,在繁衍中得到发展壮大,为社会服务,为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使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
“传承弋阳腔是我们肩负的使命,我们现在演员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但演员培养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新生力量来接班,弋阳腔可能就要断代了。”杨康团长略显担忧。随后,实践队员主要围绕弋阳腔的艺术特点、政府的具体扶持措施、近年的创新举措以及传承难题的解决之道等重要问题对杨康老师进行采访。杨康老师一一回答后并表示,弋阳腔作为弋阳本地古色旅游资源,积极与当地绿色景点合作开展旅游演出,并且结合红色文化创作大型革命现代戏《方志敏》等等,在当地反响热烈,无一不体现出弋阳腔大力发展的创新精神。
弋阳县同时参与拍摄宣传片《远去的记忆》,创建弋阳腔网站,出版弋阳腔丛书,大力宣传推介弋阳腔,全方位展示弋阳腔的独特魅力,并积极与县内业余剧团、兄弟县市剧团等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拓展外县市演出市场等方式,增加弋阳腔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政府把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列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采用业务技能考核的方式,录入全额拨款编制,解决了弋阳腔传承保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弋阳腔承载着弋阳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时代烙印,见证了弋阳县的发展与辉煌,是研究弋阳历史延续,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弋阳腔是弋阳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内涵弋阳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弋阳腔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发展有序,生态文化保护区初步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可是受到疫情影响,剧团已近两年未能演出,弋阳腔发展壮大依然受到资金与知名度等多方面的制约。这些难题,期望能够在未来在更多人的努力下协同解决,为古老的弋阳腔持续注入活力。下午,在弋阳腔舞台道具展馆内欣赏戏台模型时,得知这些戏台分布在弋阳农村,并且保存完好,实践队员于是开始规划28日上午考察古戏台之行,为弋阳腔的传承、保护、发扬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8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