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启银发之堰实践团队成员于十堰张湾做适老化数字时代调研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启银发之堰

中国青年网十堰7月15日电(通讯员 刘辛颖)7月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银发之堰社会实践团队在数字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十堰市张湾区对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们进行问卷调查,为了团队更好更快地开展工作,一大早实践队员就从校门口出发了。在对几个老人们的一番交谈之后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老人对当今数字时代自己的理解。他们表示,时代发展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有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虽然一些老人们年龄大了,学习新的知识学的很慢,但这不影响他们继续学习,他们用着自己的方式在跟上这个社会发展的进程。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老人向实践队员吐露心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大美 /摄

在实践队员问到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时,大多数老人直接了断说自己没有手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老人是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以前电子信息条件有限,我们从来没有使用过智能手机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现在子女们给我买了这个智能手机,教我怎么使用,感觉生活方便了不少。”老人向实践队员说到。通过对更多老人们的采访调查,志愿者们了解到,如今一般家庭都是子女外出工作,只有老人独自在家,也就是常说的“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没办法随时随地感受到子女的照顾,但是智能手机可以做到这一点,子女在外,不放心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可以定期检查,在手机上了解到他们的健康状况,老人们自己也不必再去医院取报告、看结果。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记录与老人们的谈话内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大美 /摄

随后启银发之堰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幸福里敬老院看望老人,进一步了解疫情时代下老人们电子支付的使用情况。一进屋,老人们都露出喜悦的表情,他们知道有大学生要来看他们,都已经提前在门口侯着了。志愿队员们在与老人们谈心之后,了解到他们不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电子支付功能,他们表示,自己不经常出门,也就不经常使用了,同时他们也已经习惯了使用现金支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使用智能手机,其他功能他们也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了。接着,志愿者们开始为老人打扫卫生,还给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喜悦的笑容在老人的脸上洋溢着。虽然住在养老院,但是总比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好,在这至少有个伴,大家伙都在一块,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下,老人们都可以安享晚年了。不一会到了午饭时间,志愿队员们拿出一早准备好的包饺子的材料,都开始忙活起来了。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队员在为老人们亲手包饺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大美 /摄

志愿者们包饺子时,老人们在一旁安静的坐着,犹如看着孩子一般看着他们,眼里流露出慈祥的神情。有的老人们已经来这很久了,早已把养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在实践队员采访他们时,老人说,走了智能手机后,觉得自己跟这个社会没有那么脱节了,更加方便了,能够及时了解一些新闻资讯。当问及老人为什么那么关注实事新闻时,他顿了顿,说道:“年龄大了后我更加体会到了党的关怀与国家的进步,现在看病都有农村医保,再也不像以前生了病看不起只能硬熬着。党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应该乐观,要感恩党带领我们走向了更好的生活,要更加努力学习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不能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就和这个时代脱节。”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队员喂老人吃饺子,拉进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大美 /摄

最后,实践在成员们与老人们进行了合影留念作为结束。虽然时代发展地很快,但这并不是青年们丢下老人自顾自学习新电子时代技术的理由,作为大学生,更有必要帮助老年人们跟上时代。“在和老人们待在一起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去世的很早,但是我非常想念他们,所以我就更想像对待自己的爷爷奶奶那样关心关爱他们”,一位实践队员在离开敬老院后感慨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9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调研党建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新的历史机遇之下,如何发挥好党建在引领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
湖北学子三下乡:聚焦老年群体,助力银发经济
中国青年网十堰9月6日电(通讯员刘辛颖)党的十九大指出,要聚焦老年人等的信息生活需求,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和有利因素,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在智能技术面前遇到的困难,显著提升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
湖北学子三下乡:数字时代,传承中华美德
中国青年网十堰9月8日电(通讯员肖小凤)2021年8月20日,为帮助老人跨越智能障碍、寻找解决老人在运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银发之堰队”在湖北十堰市张湾区幸福里养老院进行志…
湖北学子三下乡:偕老共进新型电子支付时代
中国青年网十堰8月11日电(通讯员刘辛颖)7月14日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银发之堰社会实践服务队聚焦新冠疫情下老年人的电子支付情况展开调研,通过走访调查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电子支付使用情况与制作宣传…
做适老化数字时代推动者,湖北学子在行动
中国青年网十堰8月3日电(通讯员刘辛颖)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青年的步伐永远紧紧跟随党的脚步。2021年7月1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启银发之堰实践服务队在十堰市张湾区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疫情时代下电子…
探索延安精神——枣园之访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手握星火,红情筑梦”社会实践团战略反攻组成员于8月7日抵达陕西延安,前往枣园革命旧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深入了解延安保卫战,搜集红色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腥风血雨斗争史,体…
发展数字化新时代,携老同行
2021年7月,身为一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银发之堰社会实践队的一员,我开始了围绕学校附近开展社会实践生活的旅程。虽未跋涉千里,但仍感肩上责任重大。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队伍每个人都有任务,每天…
延续延安精神——枣园之访
8月7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手握星火,红情筑梦”社会实践团战略反攻组成员于陕西延安,前往枣园革命旧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深入了解延安保卫战,搜集红色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腥风血雨斗争史,体会…
走进南昌:赓续红色血脉,凝聚青年力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七月下旬,华中农业大学赴江西南昌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围绕“献礼建党百年,投身强国伟业”的主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感受浓厚革命气息,学习红色文化,汲取奋进力…
塔大学子三下乡:农村电商知识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暑假,我组织了一支团队参加“三下乡”活动,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好在顺利结束。经过此次“三下乡”活动,我受益匪浅,农村的发展需要知识的传播、思想的改变、政府的支持,需要有领头人的带领,虽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