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血脉,学习红色精神,7月11日上午,我随安徽财经大学“打过长江去小分队”前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进行实地调研,走进身边的红色地标,在红色地标中致敬历史,在精神谱系里接受洗礼。了解了小岗村包产到户和沈浩同志工作的过程,对小岗村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负责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同志一心为民、努力拼搏的精神由衷敬佩。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大包干纪念馆,了解了大包干的形成过程以及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前,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由于当时人民公社“大锅饭”模式的限制,小岗人民想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十分困难。但是小岗村十八位庄稼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在一间茅草屋内,毅然决然的按下了十八颗红手印,签下了生死契约,包产到户。当晚,他们连夜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9年秋,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这种打破常规的“大包干”精神,深深令人折服。我们新一代青年人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敢于尝试、敢于担当的精神,在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时,始终保持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改革再出发。
第二站前往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了解到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六年时间的经历和所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沈浩同志在小岗村的感人事迹,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1.全心全意为人民。沈浩同志是安徽省财政厅副调研员,他离开繁华的省城合肥,来到偏僻贫困的凤阳县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如果不是有着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爱民的公仆精神,是很难做到的。六年来,沈浩同志始终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奉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
2.心无旁骛干事业。发展葡萄种植,发展双孢菇生产,新建大包干纪念馆,发展农家乐旅游,招商引资,吸引大学生进村创业,成立全国首个大学生民兵连,等等。沈浩在小岗村任职的六年,小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靓丽整洁,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党员群众心连心。在沈浩住的小屋里,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以便与村民沟通联系。小岗老百姓也看出来了,这位省城下派的年轻干部跟别人不一样,没官架子,是真心愿意扎根小岗,衷心想为小岗村老百姓解决问题。
从沈浩同志的身上,我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模样。他的光荣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我希望成为一个沈浩式的人,无愧于心,无愧于民。
最后,我们前往当年十八位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爷爷家中,听他重述当年的伟大事迹。在关友江爷爷的讲述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初做出这一伟大决定的风险性,仿佛我们就置身那一晚,仿佛我们也做了那个决定一样。正所谓,爱拼才会赢。小岗人民敢想敢做,无愧于“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村”的称号。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小岗一行,收获良多。在小岗村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看到了爱拼才会赢的决心,看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恒心,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品质,不怕困难,努力进取,敢想敢做,努力做一个像沈浩同志一样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60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