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亦要行路
宓如阳 文学院 汉语言师范专业
“你们这个饮食词汇有传承,就跟我们面食传承是一样的,需要人去记录和保护。有些东西可能会变,但有些东西可能不会变。”万泰兴面馆的合伙人王老板如是说到。
诚哉斯言,王老板的这句话,是我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最大收获。
俗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切身体会了这个道理。在经历了系统的语言学学习之后,我决定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去探寻吴语中饮食词汇的奥妙。
暑期社会实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线上资料收集,第二部分就是实地采访,了解第一手资料。在前三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阅读《现代吴语的研究》、《苏州方言词典》、《当代吴语研究》等专业书籍,对吴语中饮食词汇的构成,词义,俗语的用法等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在实践的后期,我们开始了线下实践,即前往苏州万泰兴面馆,对面馆的老板进行一个简单的采访。在我们实践日的第二天,团队成员一起前往了万泰兴面馆,对面馆合伙人进行采访。
王老板在采访开始时,先请我们品尝了面馆的汤面,在品尝完成后,询问我们对于汤面的口味如何,有何独特之初。王老板便如是告诉我们,在于新鲜,为食客的口味服务。这可能与传统不符,但却是发展的本质。“吃面就是为了让顾客吃得舒服”,这个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苏州汤面发展到现在,就是因为精细的做法,面有讲究,汤也有讲究,而这些讲究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些讲究,已经成为了吴语饮食词汇中的一些固定搭配与固定用法。比如“头汤面”(即每天早上第一锅汤煮出来的面),而传统的黄鱼面,焖肉面也传承到了今天,至今仍是苏州城里老百姓的寻常食物。
在跟王老板交谈后,我们团队明白了一个道理,饮食词汇的传承与苏式汤面的传承看似大相径庭,实则殊途同归。二者其实都是对地方文化的传承,词汇是语言的载体,汤面是食物的象征。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口音也许不同,他们喜欢的汤面也许有差异,但他们却能通过几个词语,明白对方的意思,知道对方要些什么。而他们也会惊喜的发现,自己当年的美食,在百年之后,仍然熠熠生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不是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很难发现,词语竟能和美食联系在一起,真可谓是“读书亦需行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64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