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幼稚走到成熟,都将经历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青春韶华转瞬即逝,身处新时代,青年应如何选择,又当如何作为?在2021年的夏天,我加入了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党史青年行”暨“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先后来到上海市、河北省正定县、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等地,追寻先辈足迹,走好信仰之路。
在开展本次社会实践之前,我对基层工作者的认知与接触甚少,脱贫攻坚、厕所革命等等仿佛也只是一个个停留在新闻文字中的名词符号,更不知道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事具体工作中的艰难与挑战。最终我在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间找到了无字的答案。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我们走进了最真实的乡村。这里聚集着村改居建设的崭新楼房,也散布有传统陕北民居的砖孔窑洞;这里升起了日落而息家家院院的炊烟袅袅,也弥漫着广场上篮球小伙与广场舞大妈的欢笑声声。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黄土高原上猎猎吹过的干爽舒适的风,而是老乡们憨厚的露出一口白牙的笑脸,和浓郁陕北口音中的热情与淳朴。从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初次来到陕北这片只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见过的广袤土地,我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新奇。馕饼和肉夹馍满足了味蕾填饱了肚子,洋芋擦擦和抿节的特色口味让我惊艳不已,配备现代设施的砖孔窑洞解锁了睡炕的人生体验,我们对陕北的民风民俗有了沉浸式体验。
知青旧址,见贤思齐
初至文安驿镇,我们参观了梁家河知青旧址,驻足于知青院中回想五十年前知青们的生活劳作、读书讨论,聆听至今仍可使用的知青井、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在那个生活条件简陋、物质条件匮乏的岁月里,知青们同老乡们一起,用智慧勤劳、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此前我曾认真学习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彼时坐在大学寝室中的我通过文字与照片便已深受震撼,如今当我来到陕北身临其境地面对着黄土山坡掩映下的一座座窑洞,心中惟有激荡回响着的炽热与敬佩。我开始沉默地思考,如果是我,在放弃了条件更好的城市生活来到这里,我能转变心态咬牙坚持吗?或许这个问题已无需答案,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需要见贤思齐,励志笃行。
基层采访,行远自迩
过去、现在与未来,总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毅然选择走进广袤西部、扎根社会基层,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建功立业。在与作为陕西省选调生的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殷实学长的交流中,他带领我们走进脱贫攻坚一线,讲述了自己为帮扶村庄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引进天麻种植产业的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基层的广阔天地是一本厚厚的无字之书,基层是我们当代青年大有可为的地方,也是汲取知识的无尽源泉。正是在无数基层干部几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中,老百姓的生活也日益美好。
躬行实践,笃行不怠
在文安驿镇的村庄里,我和伙伴们来到村民家中、广场上、纳凉处,拉拉家常唠唠嗑,赠与团队设计的明信片办实事,同时为老乡们普及“双碳”知识。起初的我们还有些扭扭捏捏,互相推推搡搡地才鼓起勇气对老乡娓娓道来,后来几乎每人都能微笑自然地与老乡闲聊片刻。然而,语言关成为了我们行动路上的最大障碍。老乡们往往操着一口热情的陕北话与我们滔滔不绝地说上许多,但我们却只能听懂些许内容,但辅以身边人的解释也能了解大意。此外,“双碳”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难懂的名词,我们也想出了应对之法、努力克服沟通困难,老乡们也都了解到更换节能灯泡、适当调节空调温度、及时关闭电器电源等许多简单的操作也可以为节能减排作贡献。
昔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如今已是满目青葱,当我即将离开这片黄土地时,我的脑海中闪过许多张老乡的笑脸与朴实的祝福。在这里的短短几日,我开始理解将青春岁月、身心精力奉献给每一片脚下土地的基层工作者,我真正领悟到他们村中无小事、与困难搏斗的平凡的伟大,每一片土地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的战场。
孟子曾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行多地,我们先后经历了台风暴雨、烈日酷暑、疫情反复、舟车劳顿,此间发生的历史故事都跳出书本真实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不再遥不可及、变得可知可感可触,即便路途多艰也收获不菲。这也警醒激励着我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69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