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由哪些人搞起来的、为什么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并将先辈的精神更好的传播发扬出去,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的这个暑假,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同学们自发组建了一个名为“觉醒青年”的实践团队。他们放弃了假期归家娱乐的时间,分别奔赴北京、上海、安徽等地,深入实地考察,感悟先辈精神。
“觉醒青年”赴北京小分队的第一站去到李大钊故居。这所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宁静质朴的小院坐落于西长安街南侧新文化街风貌保护区的文华胡同,院西侧屹立着李大钊同志的半身铜像。团队成员漫步在这座院子里,观赏园中的两株海棠迸发勃勃生机,想象李大钊同志在屋内与那个年代尚处在黑暗中而已然觉醒的青年们为民族未来激昂议论,聆听那个压抑的年代觉醒者嘹亮的呐喊。
他们用心感悟,用笔记录,引起了李大钊故居馆长刘洋先生的注意,他激动万分地拉着“觉醒青年”团队负责人谭盼盼的手说:“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自发地组织宣传伟人,我真的很感动,我感觉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刘先生的话也深深地激励到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谭盼盼同学回忆时泪流满面地称,“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站,团队成员来到陈独秀旧居,也就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橱窗里的那本《新青年》杂志在暖黄的灯光下熠熠闪光,无需触碰就已然感受到了温度。正是这本杂志的出现,使一大批先进分子从激进民族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唤醒一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离开北京的最后一天,雨很大,积水淹没了通往公墓的道路。谭盼盼同学后来回忆说:“那天进陵园的只有我和另一位同学,通往公墓的路很长,我有些许害怕,但一想到我和守常先生有缘便坚定见一面。”将鲜花和一封信送上,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刻,是穿越百年的两个灵魂的交流。
江苏小分队成员刘斌去到江苏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寻访恩来精神。刘斌同学表示他将“学习总理的崇高精神,进一步鼓足干劲、激发斗志,以实际行动去履行对党的承诺,扎实工作、勇挑重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这个暑假,“觉醒青年”实践团队已回收发布在线上线下各类平台上的调查问卷两百余份,初步了解了当代青年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建党关键人物的学习了解程度和主要学习方法、信息的来源渠道。这为团队完成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后确定更加新颖、更加合适的宣传党史的方式做了充分准备。
他们的实践经历也已上传至团队的抖音号“觉醒青年”,收获不少的点赞与关注。团队负责人谭盼盼表示,“我们会充分利用抖音平台,宣讲红色精神,延续红色基因,彰显扬大物院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 顾嘉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73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