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月25日讯】(通讯员:王文博 胡佩璇 罗奥 李惠妹等)既然是“文旅融合”,那便离不开对文化的发掘与优势分析,因此,天融社会实践团充分借鉴当地的文化优势,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开慧镇文化优势:
(一)宗教历史文化
韶关在历史上受宗教文化影响深远,其中包含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前两者的信徒数量较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具有深远影响,为阅丹公路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泉。
(二)民族风俗文化
韶关是少数民族的大熔炉,有瑶族、畲族、满族、回族、京族、苗族、白族、土家族等,因此民族风俗浓厚,有些民族风俗甚至保留到当今社会,对人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长鼓舞、开唱节、装故事、瑶族婚趣等,可以将其融入阅丹公路文化创新实践中。
(三)民间艺术文化
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有采茶戏、花鼓戏、粤曲、舞狮舞龙以及刺绣、剪纸等民间流传工艺。在阅丹公路文化创新过程中,适当地融入这些艺术文化元素,可以彰显韶关本土民族特色。
(四)自然景观文化
韶关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是广东的旅游航母,是许多海内外游客旅游的必选地。其中有著名的丹霞山、乳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珠玑巷等景区名胜。可以把这些自然景观资源融入阅丹公路的文化创新中,推动韶关市更好地走出去。
(五)地理人文文化
阅丹公路为山城相融,丹霞山地质地貌奇特,沿线的村庄乡土岭南客家乡俗文化多样,将其与阅丹公路建设和文化创新接轨,可以促进沿线村落居民和外界沟通,形成包容和谐多元的文化局面。
可行性建议:
(一)文创+生态绿色
阅丹公路本身具备的地理资源优势与它未来的文创设计定位息息相关。在地理特征上,阅丹公路沿线具有较好的天然湿地资源,天然的、现成的河流、水库、水塘和江岛、绿地等原生态的水体、湿地和绿地植被比比皆是,林地、传统作物种植、水田以及大小不等的坑塘、沟渠等,水网资源丰富,景观层次丰富,原生态的水体、湿地和绿地植被等基础条件优越,建设湿地公园的基础条件具备。可结合该地理特征,发挥创新思维,进行文化创新,打造阅丹沿线山水文创品牌新形象,吸引游客。一是可以打造湿地公园和各种生态公园,在公路沿线的山谷和库湾打造“绿水青山”深呼吸户外运动基地,打造以药材种植、“水景观+中药种植+动物养殖”为主题的中药材种植和展示类公园。二是可以修建以鱼类、鸟类为主题的公园,开展鱼类、鸟类观赏和科普展示。三是通过对地理景观的提取,打造山水石文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们对山水自然景观愈发向往,对山水石文化也更加关注,韶关盛产石头,尤以丹霞山的阳元石为甚,韶关二字的来历就与舜帝奏韶乐和韶石山36石有关,可以打打“石头”的主意,从阅丹公路沿线的阳元石、观音石、牛鼻湾、田螺峰、茶壶峰、姐妹峰、拇指峰、一帆风顺等景点的自然生态符号以及韶石山的神话传说获取灵感塑造形象,在成本低、见效快的山和石头上做文章,擦亮“山与石”的生态名片。四是打造阅丹公路、丹霞山以及锦江水景观,与韶关城区三江六岸的水景观互相呼应,形成互补,构筑韶关未来独特的城市内外整体水景观体系,进一步擦亮韶关山水名城的金字招牌。
(二)文创+乡土民风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是当下一大战略任务,阅丹公路沿线有牛鼻村、下富村、车湾村、瑶山村、叶屋村、暖坑村、岭头村、岭背村等众多古村落,具有独具特色的乡村“土”“老”“古”“旧”气息,极具文化创新空间,将其“土”“老”“古”“旧”文化挖掘出来,转化为脱贫致富的“财气”和新农村建设的“生气”,是乡村振兴和美丽韶关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勘察沿线古村落民风民俗,从建筑风格、乡风习俗、人文景观、文化长廊中提取符合阅丹公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元素,通过研究当代大众群体的审美,打造适合游客居住的民宿,在沿线营造多元化夜消费场景,用灯光装饰民居楼、民宿、客栈、农家乐、观景台,现代风格和古代风格有机搭配,营造赏心悦目的气氛。在阅丹公路沿线打造以农业为主的公园,突出韶关农业特色,建设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展销的发展。在沿线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小到可给人带来味觉享受的农植产品和养殖产品,大到民宿、客栈、农家乐、田园社区、家庭农场、幸福公社,甚至特色小镇,均可推动特色农业种植以及与“三农”相关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
中南大学天融社会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李忠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75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