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文化调研之旅的最后阶段,我们仍然满怀激情与斗志。
宣威火腿
7月2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秀家乡文化,展家乡风采”实践队队员王波同学来到了家乡云南宣威特色美食“碧榕火腿”的加工现场,通过观看工作人员的操作了解火腿的后期加工过程。
宣威火腿是云南省著名地方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始于明代。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宣威火腿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被称为“云腿”。
自2016年以来,宣威以“游乌蒙山水,品宣威火腿”为主题,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越来越多的四方朋友认识宣威,关注宣威,喜欢宣威。宣威市持续以宣威火腿美食为引领,以特色文化为载体,开展多种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宣威火腿品牌、弘扬宣威美食文化,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哥饼卷肉
7月2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秀家乡文化,展家乡风采”实践队队员李苏康同学来到家乡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县城的一家小吃店中,探究特色美食“二哥饼卷肉”背后的故事。
“二哥饼卷肉”的创始人梁玉禄先生祖籍在冀鲁界域的古运河畔,是古风醇朴的礼仪之邦。梁先生早年在市政府机关工作,后因身体原因离岗回家休养。闲暇之余,他看到境外形形色色的洋食品价格昂贵却营养不足,想到自家有祖传绝学饼卷肉的制作工艺,何不开发出来奉献社会呢?于是,说干就干,2001年秋天,梁先生怀着试试看的想法,租下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店面,办起了二哥饼卷肉外卖档,主营牛肉饼卷。没曾想,小店开张后竟异常的火暴,店外常常挤满了买饼的人群,有的甚至不惜打车20公里前来一品美味。
二哥牌油饼以薄、软、绵、香见长,由普通面粉和食用油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吃饼卷肉佐以拐磨子,早、午、晚餐均可,让人回味无穷。另有鸡蛋两吃、一品小菜等近百种特色精美凉热菜肴、汤羹,各具特色,清香诱人。日常营业时,来往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每逢周末,周边地区的一些企事业老板都驱车来梁玉禄的饼卷店一品美味。
2004年10月,梁玉禄在由河北省商贸厅与河北烹饪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河北省烹饪大赛上大献技艺,展示了包括饼卷肉、大碗牛肉及拐磨子粥等几种特色食品,许多美食专家评委吃过了之后,无不拍案称绝,他的饼卷肉在上千家的美食品种中脱颖而出,在会上荣获金奖食品称号。2005年6月又通过层层申报,由众多部门专家考察审定荣获河北名吃称号。2005年底,二哥牌饼卷肉被获准入选由河北省宣传部主编的《河北名产》一书,二哥饼店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注册了二哥饼卷肉等两项商标,申报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已形成了独特的二哥饮食文化。
搅团
7月2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秀家乡文化,展家乡风采”实践队队员王文杰同学对家乡青海省民和县特色美食搅团进行了调研。
很多同学都没有听说过搅团这道美食,可它却是中国西北地区地地道道的汉族农家小吃。搅团要360搅,做搅团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面杖,把面粉均匀地倒入开水锅里,同时不停地搅拌,搅至没有干面粉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开水,用擀面杖划成一团一团的,待烧开冒泡时,用力搅拌,直至均匀无小颗粒。第二次注入开水加热,待熟后,最后一次搅匀,一锅搅团就做成了。
老一辈人都知道,搅团是“哄肚子”的“饥荒饭”,在最缺粮食的时候给人们短暂的饱腹感,能够填饱肚子,却不耐饥。搅团,与饥荒和苦难相伴,又随着富裕和繁荣重现在城里人的餐桌上。正是这“无筋无骨”的饭食,以它的软体支撑了祖祖辈辈的生活。在它的支撑下,祖辈们能够移山填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辉煌。如今有一些老年人也会吃一碗搅团来忆苦思甜,回忆自己吃不饱饭的日子。只需一碗,仿佛就能闻到黄土地的芳香,又仿佛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这些美食都有着上百年的传承历史,正是一代人一代人对宝贵的美食制作经验的传承,如今的我们才能吃到这些美食。它们中有的是艰难时期的救命饭,有的是闻名全国的经典美食,有的体现着苦中作乐的精神,有的彰显着我们的民族自信。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要做好传承人,拿稳接力棒,让这些传统饮食文化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些美食中的独特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83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