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曾说:“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人才储备群体,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个体人生价值取向,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逐渐把关注重点放到了精神生活的发展。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年轻群体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对于仍然处于还在完成学业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可能“婚恋”这个词陌生又熟悉,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那么究竟大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婚恋观?而他们的婚恋观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恋爱很甜,单身也香”
针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我们对我们身边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调查问卷。根据我们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人有112人,有百分之六十七的人是单身状态,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正在恋爱,有百分之八的人是有正在追求的对象。大部分同学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会将性格、眼缘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异地恋方面,恋爱的同学大多是在本地进行恋爱。而同学们对异地恋的看法是:虽然可以经历时间与距离的考验,但维持感情很辛苦,经济成本高,成功率低。我们所设的问卷显示,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人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顺其自然不能强求,也有百分之三十二的人认为其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
关于大学生是否应该恋爱的问题,一直都有着不同的争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总裁俞敏洪曾经说过:“大学一定要谈恋爱,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否则大学生活就是一片灰白。”但也有人陷入失恋,一蹶不振反而耽误了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而从我们的问卷结果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怀抱恋爱执念,而是选择顺其自然。享受恋爱的甜蜜,但也喜欢单身的自由。恋爱观和恋爱的行为约束着大学恋爱的效力,他可以成就人,使恋爱中的情侣相互进步,互相鼓励;但同时也会使两人自甘堕落,深陷其中。
二、佛系恋爱,顺其自然
在大众眼中,大学时期的恋爱是较为纯粹,与利益无关的,只是两个契合的人的相遇相识。在以前,大家可能认为恋爱是大学时期的必需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对于大学恋爱的需求不断改变,认为大学恋爱应当顺其自然的大学生占据多数。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32.14%的人认为大学时期的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58.04%的人认为大学时期的恋爱是“顺其自然不能强求”的,0.89%的人认为大学时期的恋爱“只是游戏”,8.93%的人对于大学时期的恋爱没有概念。
这样的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发展和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都对其恋爱观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一是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认为恋爱并不是必需品。目前,大学生的年龄段已经全部集中在00-04年之间。受我国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在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人的交往相对较少,自我意识更为强烈,注重自身的感受。并且在2000年之后,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子产品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必需品,“00后”所接受的信息繁杂且海量,电子产品较大程度上取代了童年玩伴的地位,也加剧了“00后”与同龄人的疏远。对于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我们所采访的对象这样回答了问题。“谈恋爱主要是让自己身心愉悦。” “我觉得恋爱不是必须的。” “我对大学期间的恋爱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出发点大都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在恋爱中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
二是社会进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丰富。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众多新事物,用来消遣时间的事物变多。大学生在学业生活外,休闲娱乐的方式众多,不再局限于谈恋爱这一种。在休闲时间,比起花时间去经营一份感情,当代大学生更愿意尝试一种新美食或是观看一部感兴趣的电影。除此之外,当今恋爱综艺盛行,给大学生的恋爱观也造成了影响。在观看恋爱综艺时,可以体会到恋爱的美好,但不需要因为恋爱中的人际交往问题而烦恼。这是从另一种角度上,以“代餐恋爱”的方式来体会恋爱,体现了大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婚姻:不强求,不将就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开放,对于各类事务的看法也逐渐转变,而作为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其观念与想法相对于其他年代的人,更为开放并趋向于自由随性。而对于“婚姻”,他们有什么想法?
本组所发布的“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显示,在填其问卷的112名大学生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恋爱不一定为了结婚”,三分之二的人表示:结婚不在自己的人生计划之中。一定程度上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现今青年的观念中,“恋爱”与“结婚”的联系并不紧密,并且结婚,也不是一个人的生命的必选项。古语所说的“先成家,再立业”,在现今的青年群体中,可能不再是其所追求的了。对于这一现象,我们线下采访了一些同学,以求些许原因及他们的态度。一位正在恋爱的大一同学说:“因为现在很多人会更多把自己放在最主要地位,而结婚是否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是他们决定结婚与否的关键。这是很正常的事,自己开心就行。”而一位正处单身的大一同学认为:“结婚是一种长久稳定的状态,如果你的感情或是经济不稳定的话,还是不要考虑去结婚。”
在他们给出的观点中,我们提炼了当今大学生的一些特点:第一,将“自我”放于中心,要不要做某事取决于其能不能让自己开心;第二,遇事以“佛系”对之,随遇而安,不刻意,不强求;第三,“无条件勿考虑”,不因外界因素而将就,权衡利弊后,再决定做否。
对于“婚姻”,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更为自由随性的观点,不去强求某一段感情,不强求自己必须顺应“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也绝不将就,“存在众多问题的关系”绝不拖泥带水,“爱人更要爱自己”,自己活得开心,过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四、政策放开,你怎么看?
在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的112位同学中,70人表示结婚后有育儿计划,占比62.5%;而42人表示结婚后没有育儿计划,占比37.5%。
在严重老龄化、新生儿减少、育龄妇女减少、男女比例失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缓慢减弱。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宣布,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并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
在接受采访的4人中,3人表示结婚后没有育儿计划,不打算生育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经济负担重、没人带小孩和养育孩子太费心。除此之外,也存在不喜欢小孩、害怕生完孩子女性会有产后抑郁症、身体上的后遗症等影响因素。对现阶段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同学表示理解社会政策,但育儿也要看家庭情况,认为政策对年轻人影响较小。
大部分大学生婚后没有育儿计划,其理由乍看之下复杂,但归结起来还是绕不开两大原因——物质和精神。工作繁忙,还要买房买车,让许多年轻人不堪重负,想到有孩子之后的经济需求,所以打起了退堂鼓。用很多网友的说法来概括,就是因为“没钱”,所以不敢生孩。另一方面,年轻人对生孩的认知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价值观的多元化让年轻人在生活中有了更多选择和追求,其认为生孩不再是人生必须完成的“功课”。
总之,要解决问题,还得对症下药。在物质层面,应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不仅优化生育政策,而且完善养老制度,尽量降低年轻人的育儿成本,减少育儿的后顾之忧。在精神层面,则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参与,想要提高生育意愿,如果只是发钱作用可能并不大,当政策着眼于解决女性的工作和家庭冲突时,生育率则更容易回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54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