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李春红老师、支教队线下分队13名全体成员
在泗水县未成年保护中心举行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济水清缘支教队线下分队第二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优化协会“微爱传承”项目,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
首先,李春红老师对支教队成员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对同学们嘘寒问暖,致以关心,之后强调疫情防控的问题,表示安全第一,接着表达了对之后深化合作的期盼。
其次,进入了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优化协会“微爱传承”项目,目的在于树立孩子自信。该项目尝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帮助贫困儿童树立自信,目前,根据专家的意见,从生活、学习等方面系统着手。教学周期控制在三到四个月,争取投资更少,让孩子感受更深。张梦琳建议从传统文化兴趣班方面考虑,开设诸如棋类等课程出发。陈楷澳建议增加课时,认为零散的时间对教学成果影响不大。李老师强调课程目的在于给孩子树立自信,要求大家按16节课的课时完善项目教学体系。
再次,会议进行第三项,阅读受助儿童寄来的感谢信。陈楷澳、王泽妍、张柳青等同学朗读书信,在书信中,孩子们的真情流露,对协会的由衷感谢,以及立志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李春红老师听着听着不由哽咽,队员们亦深受感动。
最后,会议讨论了项目课程设计构想和队员回家问题。尹逊林认为我们可借助同辈人的代沟少的优势,开设访谈经验分享类课程。张柳青提出“2+6+8”的教学体系,“2 ”指开设支教队员的个人经历课程,利用朋辈优势影响孩子;“6”指具体传统文化的教授 琴棋书画等;“8”指诗词文化和历史人物,内核放在心理影响,侧重于类似人身经验的影响。陈楷澳建议增加校园暴力、人际处理类的课程,解决青春期的人际交往问题。王琳岩认为鉴赏类的课程教学经验可复制,应当予以重视。张梦琳建议课程应避免思维的固化,受助者也可以帮扶他人。随后,队长陈楷澳对于队员回家问题进行询问与安排。
通过这次会议,一方面,队员对于本次支教任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为之后支教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协会不仅尽力从物质上去帮助孩子,而且尽力关注孩子们的精神心理健康,孩子们同时也是心怀感恩的人,在书信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感谢的同时更表达了自己愿意回报社会之心,让爱传递下去,这正是公益的意义。
文 | 刘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65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