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当传统村落文化只存在于记忆里,我们还能拿什么寄托乡愁?近几年,流行语中一句“记得住乡愁”,曾勾起无数人的乡土记忆、亲情回味。“保卫村落文化,留住乡愁”,对于疾步行走在工业化、城镇化快车道上的中国,更是一个紧迫且沉重的时代难题。为进一步了解村落文化传承现状,让更多的地区和人群意识到传承村落文化的重要性,河南工业大学迹豫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2年1月3日前往河南省长葛市佛耳湖镇九牛站村进行调研,探索保留下来的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迎现代冲击,奏文化之曲
沐浴着乡村的午后阳光,团队成员来到了村头一栋土瓦房前。黄色的陶土配着红色的瓦砾,在后面几棵老树的衬托下流露出厚重的年代感。隔壁的爷爷指着房子说道:“以前这种土房子根本就不稀罕,现在一个村也找不出几个了。”话语中带着几分心酸与无奈。房子的前面几十米处便是一条高铁穿过,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的交织画面给团队成员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如何在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之下,更好地保留与传承村落文化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欲把乡愁留,思想且端正
踏着乡村的沃土,团队首先来到的是当地的村落文化展馆,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话语和村里获得的各项荣誉,以及一个陈列柜。陈列柜里摆放的是乃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荣誉奖状以及共产党章程等文献。一旁的村支书介绍道:“这些都是从村里边搜集出来的东西,有不少比我岁数还大哩。”翻开一本本文献,浓郁的历史文化和共产主义思想扑面而来,让人不由想起近几十年我们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的辉煌历程。如今要想助力乡村振兴,传承村落文化,思想上必须遵循党的领导与建设。
欲知陈旧事,先把物来识
沿着文化馆的长廊深入,团队成员来到了“陈旧物件”的展柜面前,包括缝纫机,算盘,煤油灯,地契等在内的旧物,这些物品在现代社会已经难寻踪迹。“来看看,这个你们认不认识。”村支书笑道,团队成员纷纷摇了摇头。“你们不认识也正常,比你们大个十来岁的人也不见得认识。”接着村支书便一件一件地介绍起来,团队成员如恍然大悟般明白了它们的由来和用途。在大力推行现代化建设的村落里,这些富有文化底蕴的文物已不多见,既然历经沧桑保存了下来,就更应当值得人们去熟知与铭记。
传承村落文化,乡贤不忘豫乡
当代乡贤是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嘉德懿行为特质、以奉献乡里为追求的贤人志士,是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贤回村”,带来乡村文明好风气。近年来,虽然各地农村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大力倡导乡风文明,但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而引导和鼓励常年在外工作的退休教师、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在外工作的教授专家回到乡村之后,这些“新乡贤”带给乡亲们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知识积累、特有的乡土情怀,而且还有他们崇高品德和一言一行以及对村落文化传承的新时代思想。许多地方的乡亲在与这些乡贤有过了解和接触后,纷纷以乡贤为示范为榜样,向乡贤学习,积极争当新乡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
走过转角,团队便来到一面人物墙前,他们为乡村振兴和文化的建设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乡贤而不忘豫乡乃是当代青年一辈的学习楷模。在人物墙的对面是村子近两年来的变迁,在变迁过程中村子的整体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文化建设也在持续完善。而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大目标,同样离不开农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离不开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奋斗。乡贤和领导们做为一“片”之长,不但要有当好“领头雁”的能力,也要有“问政于民”,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及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并不断提振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与精神。相信在全体人民群众的努力下乡村将建设的更加美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68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