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校园内部环境及周边环境的复杂变化,校园公共事件频发,这对学校公共管理和公共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公共意识和突发事件防范技能,已成为高校提高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和紧迫课题。基于此背景,2021年1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寻安益教实践团前往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和即墨区潮海中学进行实践调研。
本次实践采用线上调研+线下实地调研的形式,开展探索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学校了解情况,并通过实践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反映当前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解决方案。
探索生命真谛,严守教育育人阵地。
现今社会将生命定义为:通过专业公共知识学习和培训,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保护和防范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身体和财产利益不受侵害,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自救自护应变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学生生命教育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使之不做危害公共的事情,有效防范生命事件的发生;二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素养,强化学生在生命事件中自我保护能力。针对第一层涵义,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生命意识与素质,通过生命知识理论的学习,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约束,防止学生危害公共的行为发生。针对第二层涵义,应重点强化学生应对突发生命事件的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因此,对学校来讲,一方面,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内部日常管理,保障校园小环境的公共;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培育其社会责任感。毕竟,学校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能,这也意味着,学校承担为社会输送合格公民的历史重任。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在校学生
深入校园实地调研,剖析教育现状。
组织结构不健全,师资队伍短缺
目前,各学校或多或少制定了公共管理条例,突发事件处理办法,但是相对不够系统,不够,也缺乏长效机制。学校在学生生命教育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生命教育专业教师的匮乏。很多学校为节省教育教学资源,由班主任或保卫处人员代为生命课的授课人员,而这些人员对高校公共教育研究不够深入,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这些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教职工,并没有发挥其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的优势,不能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警钟长鸣。所以,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员公共素质,只有切实提高他们的素养,才能言传身教,形成全员育人的总体格局。
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受到师资以及教学资源的制约,大部分学校在新生刚入校时,会采取讲座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部分学校即便开设了生命教育课,但由于教学人员对生命研究不够深入,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只能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在教学中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引入生动的案例,不能安排实践实战演习,知识与技能之间得不到转化,这样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生命教育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校领导进行交谈
找寻教育优化路径,助推生命发展。
强化学校生命教育的保障体系
各领导层要关注学生的最新动态,研究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把握新形势、发现新问题,在规划上要着眼全局,防患于未然。
二、整合学校生命教育教学队伍
加强生命教育队伍建设,对学校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师进行系统的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从而保障学校生命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完善高校公共教育的教学体系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传授生命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强化生命实践技能训练;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学生生命意识。
本次实践活动,寻安益教实践团深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进行实践走访,深刻了解当今时代下大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做详细记录。实践团成员对此进行深度的思考剖析认识到,学生生命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想推进其扎实稳步发展还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77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