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泉州1月25日电(学生通讯员 黄斯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黄斯宇、叶涵、郑茹卿、蔡佳芳、庄滟琪组成了中南大爱拼才会赢队,回到家乡福建,开展了讲解古厝文化、宣传物质遗产的志愿活动。团队在1月16日至1月22日间于泉州市鲤城区祖闾苏民居和惠安县刘氏民居开展了志愿讲解古厝历史文化的活动。
基于对家乡物质文化遗产的热忱与对古厝保护开发的关切,团队在返乡前就已成立,并且筹划相应的志愿活动事宜。团队还取得了开展志愿活动相关的介绍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宣传泉州的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泉州的古厝保护与开发事业,中南大爱拼才会赢队回到了家乡福建泉州,开展了志愿讲解古厝历史文化的活动。
团队首先前往了位于泉州市鲤城区的祖闾苏民居。苏氏宗祠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始建,多次重修。其余民居三座,均为三开间、单护厝、偏大门。祖闾苏民居系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苏颂后裔于元朝初年以后形成的聚居地,其先人信奉伊斯兰教,累世与阿拉伯人联姻。团队先对祖闾苏民居的总体情况进行熟悉,比对实地情况与网上信息的出入,形成相对完善的古厝讲解稿件。团队了解到祖闾苏民居如今仍有居住者,政府也在大力地维护古厝。然后团队将祖闾苏民居的大体情况讲解给来访的游客。来访的游客大多都不知道祖闾苏民居的现状,以及政府对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维护措施。团队的讲解使游客更好地游览以及深入地了解了祖闾苏民居的“前世今生”。当大多数游客结束了游览,团队还志愿帮忙清理古厝园区内产生的垃圾,维护古厝内部的生态环境。
在游览祖闾苏民居时,团队采访了其中一位前来游览的旅客。旅客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祖闾苏民居参观,事先也没有很详细地了解祖闾苏民居。经过团队的讲解,该位旅客熟悉了祖闾苏民居的历史,感受到了祖闾苏民居的深厚底蕴。这无不体现着团队开展志愿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此外,团队有幸接触到了祖闾苏民居的相关人员。经过与这位相关人员友好地交流,团队了解到祖闾苏民居像乌镇一样也有住人的现状。祖闾苏民居很好地实现了开发与保护的有机融合,打造了一个古厝民居保护的模范形象。
团队之后前往了位于惠安县的刘氏民居。惠安刘氏民居又名刘望海故居,位于惠安县螺城镇中山北路,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坐西北朝东南,由四列三进五开间的建筑群组成,前有围墙,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明代典型的“驷马拖车”式民居建筑,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团队首先比对了实地情况与网上信息的出入,咨询古厝当地相关人员。团队经过耐心比对、咨询,学习了关于古厝“飞燕”式屋檐的相关知识。然后,团队再侧重从古厝修筑角度、屋檐文化历史角度以及红砖做工角度精细地为游客讲解。团队着重为旅客讲解了刘氏民居第二列建筑横梁上“古直”牌匾的内涵与深义。“古直”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刘望海与著名书法家张瑞图同朝为官。五十大寿时,张瑞图前来拜寿,送上书法作品“万古之直”作为贺礼,赞刘望海为人正直。因当时的习俗,刘望海只收下“古直”两字,退回另外二字,作为回礼。大多数游客对“古直”牌匾涵义知之甚少,经过团队成员的讲解之后,游客们才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牌匾的内涵。同样,当大多数游客结束了游览,团队志愿帮忙清理古厝园区内产生的垃圾,维护古厝内部的生态环境。
在志愿活动的全过程中,团队每一个成员都认真付出、耐心工作。结束志愿活动后,团队积极进行志愿的宣传活动,通过B站、快手等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并积极向各大文字新闻网站平台投稿,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到古厝的历史文化以及保护古厝的重要性。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中南大爱拼才会赢队将继续保持初心,矢志不移地为家乡物质文化的保护助力、为家乡古建筑文化的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77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