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改革一直是民生重大工程之一,“双减”意见出台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关政策减负效用、教育培训行业(下称“教培行业”)前景等方面话题成为舆论热门话题。
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课时长以及作业多压力大等情况下做出的重要改革举措,通过本次线上会议,团队成员不仅要了解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更要深入了解实施双减后学生、家长和老师对教育情况的认识变化,找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减”实践小分队确定了社会实践主题,为研究“双减”政策下推进素质教育的潜在困境与应对策略做准备工作并着手准备实施。
为保证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展开,一月十七日早九点三十分,“双减”实践小分队队长王英俊召开了第二次线上会议,为队员们讲解了本次社会实践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对访谈主体人数要求以及访谈的方式,提醒队员们注意留存实践结果的证明,通知队员们实践材料的汇报时间,更强调了在实践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形式灵活,有侧重方向。会议过程中,队员分析了相关资料,学习了访谈注意事项,并大致了解到相关访谈的结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受访者们的一致期望。“双减”政策实施后,很多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家长的时间分配更从容,校外培训选择也日趋理性,但也有不少教师的工作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143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中,有98人(占68.53%)担心课后服务会额外增加教师工作量,导致其教学精力投入不足。还有教师反映“工作量增加了”“放学时间太晚,教师家庭无法兼顾”“学生放学后并没有时间去接自己的孩子”等,并希望“提高教师收入”“合理分配教师办公时间”等。育人为本的本质回归。“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在培养“人”这一问题上,当下的教育现实饱受诟病:社会机构把教育视为“生意”经营,学生成了“商品”,商业化运作将教育的育人使命置于尴尬境地;大量学校忙于成批地制造各种“做题家”,繁重学业覆压之下的学生被不断形塑成“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件”。这显然不是教育的初衷。事实上,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教育需要反思,更需要探寻回归“育人为本”的路径。“双减”政策的推行,提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的诸多措施,无疑是对“育人为本”的最好呼应。“双减”背景下学校面临的挑战对学校教育而言,“双减”政策的出台将改变现有的教育秩序,它既是推动学校教育主导权回归的机遇,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
本次会议为“双减”实践小分队开展社会访谈工作打好了基础,“双减”实践小分队队员做好准备,为实践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86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