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十三五规划完美落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十四五规划正式提上日程,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有一定的实现。基于十三五规划落幕,十四五规划开启政策落地实施的背景,深入探索乡村和城镇的具体变化,并展望未来,提出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应的创新型发展建议。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归去来兮队成员分别在青岛、临沂、德州、泰安等城市寻访周边村镇,并制作调查问卷,开展社会调查。
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十四五”期间的乡村要如何振兴呢?
把乡村建设摆在首位
“十四五”期间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从细微处着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图为归去来兮实践队采访村镇工作人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庄秀雨供图
把文化建设当作精神向导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大工程,“十四五”期间不仅要推动乡村物质文明的深化发展,更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荣。促使乡村用精神与物质“两条腿走路”,精神文明建设是重中之重。一是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善良朴素等道德要求,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注重村庄历史遗迹的保护。传统村落、宗族祠堂等是乡村变迁的见证,其承载着村庄的历史印记,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凸显地方性价值,提升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激发村民自豪感。三是注重村庄认同感的维系。长久以来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产资源,促使村民产生相似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这些地方性标识基础之上,人们能够产生情感共识。乡村文化治理,应充分凝聚村民对村庄的价值共识,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向增长、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图为归去来兮实践队采访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赵金诺供图
将三产融合当作重要抓手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让农村更加美丽,农民生活更加富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要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十四五”期间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把人才当作破题关键
长期以来,人才空心化制约着乡村发展,加之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突出,乡村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由此可见,破题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兴,则乡村兴,要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关键是打造一支优秀的乡村建设队伍。立足农业发展特色,深化乡村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营造鼓励乡村人才干事创业氛围。要落实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健全丰富贡献考核管理,多举措、多元化解决人才工作生活难题,吸引更多人才来到乡村,让更多人才安心留在乡村。
图为归去来兮实践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庄秀雨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87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