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玄青陶韵队于2022年1月7日前往日照市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并采访了黑陶非遗传承人邢葆东先生,我深深地被邢老师的非遗传承精神所打动着。我们首先来到了一楼的展厅外,邢老师向我们讲述了黑陶的历史,听了讲解起初只是感觉知识方面对黑陶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进入展厅,邢老师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他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设计并制作的作品“盛世龙瓶”的制作过程。盛世龙瓶高1.997米,代表1997香港回归,上面的96条龙代表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由此可以想象盛世龙瓶这一作品的体积之大,制作之难。邢老师和他的学生在制作这一作品时用了50多张图纸,为了符合自己预想的效果反复修改,这样的耐心令我十分敬佩。不仅如此,黑陶对制作环境的要求也很高,每一个步骤都要小心翼翼,作品起初的水分在25%-30%之间,要想保证作品形状的完整,必须在密闭的空间里恒温恒光照地烘干,否则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将白费。他们六个人的团队制作这项盛世龙瓶,总共花费了十个月之久,其中瓶身上的凹凸图案都是用泥条粘制,总共耗费了十万多根泥条,这一步骤便耗费了五个月。我们不禁感叹,非遗作品的制作过程不易,里面承载着每一个设计者和制作者的心血,寄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信心。来到了二楼的展厅,我们了解了黑陶在中国劳动人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里面有缸、碗、熨斗、水壶、秤砣等等,器具上都刻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例如新中国时期的“当家做主”等,真切形象地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我意识到黑陶从最一开始的始祭祀礼器到生活用品再到工艺品,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生活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进步。同样地,每一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伴随和见证着我们生活变迁、技术进步。邢老师讲到,曾有人出38万高价求盛世龙瓶的作品,但被他拒绝。即便是在多年黑陶文化并未受重视的几年,他仍然坚守冷板凳,坚持自己地热爱。我们也认识到了不管是作为非遗传承人传承一项手艺,还是在自己未来的发展中,都要意识到,人在一生中做不了多少大事,要想干一件大事,就得特别喜欢爱好,没有任何人去督促监督,也没有金钱诱惑,才能坚持。“爱一辈子,学一辈子,干一辈子”是邢葆东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坚守的的重要精神,这也正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毕生追求。听到这里,我已经大受震撼。不仅仅是因为黑陶文化在中国劳动人民生活中的参与,也是对传承每一项手艺的传承人在这一道路上的付出。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手艺人,中华民族的许多民俗和手艺才得以流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88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