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忠实地记录下人们走过的足迹,也给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从体味传统文化中,人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传统文化也是一位智者,同传统文化对话,人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末来。如何更好地同传统文化对话,如向更好地把传统文化韵味传递给人们,这都是学术研究者、艺术创作者和媒体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黑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为了深入探寻黑陶奥妙,唤醒当代青年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担当,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玄青陶韵实践对成员,于2022年1月7日,前往两城镇、兆启黑陶、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等地,开展了解黑陶艺术的实践活动。该活动采访了苏兆启、邢葆东等经验丰富老前辈,从黑陶的文化内涵、发展历程、现状问题、解决途径等不同方面了解着黑陶文化,也为人们同传统文化对话、汲取历史智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万物并育、 海纳百川”的价值观念。 黑陶文化,既充满具体而微的细节表达,又饱含传承人温情与细致。邢葆东老先生,于1990年,为了他所热爱的黑陶文化,离开家乡前往日照,于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带领团队六人不知疲倦地投身于黑陶作品的制作,最终耗时十个月制作了“盛世龙瓶”这一极具魅力的黑陶作品,38万高价却没能动摇邢老对黑陶质朴的初心和虔诚的热爱。“爱一辈子,学一辈子,干一辈子”简洁的表述,他却将会用自己一生的精力去热爱、去诠释、去坚守。在触摸文化传承人的热忱之心的同时,实践队成员们对黑陶文化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黑陶文化,既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又沉淀文化的河床。从这个意义上看,黑陶文化的发展,正是一部“活的历史书”。在这本历史书中,镜头对准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与黑陶的联系。日照土陶器在官方地方志中,明确表明包括黑碗、青砖瓦、缸瓮盆罐等。而在当今年代,有收藏爱好者愿意花重金购置精美的黑陶作品,更是有黑陶文化传承人们为了追求卓越的黑陶作品而废寝忘食、精益求精。正是在这样的细节转变中,黑陶文化的发展历程如书卷般展开,可观可感,可知可思,传统文化内涵无关岁月,无畏风雨。传统文化浸润于生活,可能其所体现的细节有所改变,却依旧能让人在细微处感受到传统文化沉甸甸的分量。 黑陶文化,既需后继有人,又需革故鼎新。实践队成员通过对苏兆启大师的采访,得知如今黑陶发展的困难之处:缺少黑陶制作工艺传承人。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把精力放在需要多年磨练学习的一门技艺上,后继有人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各种非遗文化传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然而,对于非遗文化来说,保护不等于抱残守缺,传承不等于僵化保守,恰恰相反,大力推广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黑陶,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扎根民间的非遗重新归于火热的现代生活,传统技艺才能真正“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玄青陶韵实践队的成员们颇有感悟和收获,深刻体会到:黑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切实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认同,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华民族和谐、包容的文化。从涓涓细流开始,经历激荡融汇的过程,最终成长为一片磅礴浩瀚的大海,这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88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