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东夷小镇非遗之美:新时代下的传承之路各有不同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吕倩倩

中华泱泱五千余载,厚重的历史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资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成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是国家、社会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所关心的问题。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体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月9日上午,非遗探查小队前往日照市东夷小镇,分别参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割花“非遗工坊”以及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所在摊位。

“非遗工坊”创出发展新方式,代代相传绣出时代新气象

小队成员先前往日照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割花“非遗工坊”,店内摆放的工艺品不禁令小队成员感到赞叹。红、绿、黄、蓝、白等传统民俗色调的花布制成各样的工艺品,有布老虎、布马、平安锁等,有驱邪保平安、马到成功等传统寓意。传承人徐俪平为小队成员介绍了割花这门传统技艺,并为小队成员展示了割花技艺未做完的半成品鞋垫。随后,部分队员跟随徐俪平老师体验割花技艺。一针一线细细缝着未完成的布老虎,小队成员用行动表达着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采访过程中,小队成员了解到,传承人徐俪平老师是跟随着自己的婆婆学习割花这门技艺,这门技艺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从鞋垫逐渐过渡到工艺品,同时“非遗工坊”通过传授村民技艺,吸纳周边的劳动力,来带动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割花技艺的传承,多是通过传承人面对面或组织带动来进行传承,而这也是如今主流、最直接的传承方式,能在相对短时间内实现技艺的延续,同时有组织有规模地实现技艺变现,带动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

特殊的糖画“传承人”,用热爱与毅力浇筑文化之花

小队成员在东夷小镇中,发现一个写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的摊位,摊位上摆放着各式糖画,大多是现在小孩子喜爱的样式。经小队成员了解后,制作糖画的这个师傅姓郑,糖画的技艺是他自学来的,此外他也自学了蛋雕的技艺,这些技艺大多是他自己跟着短视频学习而来的,这不禁让队员们感到惊讶。交谈之中,郑师傅也聊到在他学习蛋雕时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但最终仍然是将技艺学了下来,并做出了像模像样的蛋雕作品,同时小时候学习的书法技艺也运用在了糖画和蛋雕上,这些精致的作品的确令人赞叹。

随后,小队成员在郑师傅的指导下体验了糖画的技艺,金黄的晶莹剔透的糖浆在队员的勺子里快速流动,一勾一点摇晃着画出略显稚嫩的糖画。队员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这项技艺的独特与魅力。

非遗传承的出路将往何处去?

现如今,国家、社会越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国家多次提出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但究竟如何实现仍然需要诸多探索。“非遗工坊”的探索模式相对更加高效,直接推动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助力经济的发展,这是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传承模式的推陈出新。而像郑师傅一类的群体,受益于现代网络媒体的传播,加之自身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间接地学习到非遗的技艺,并也能运用技艺维持生活,这或许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内容的创新,但就媒体传播这一途径来看,或许并不稳定,但却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只要热爱便能有机会,并不会对受众有所挑剔。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应注意,非遗的传承不应以经济收入为目的,经济收入只是为传承人提供物质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能归为传承过程中的附属品而非成品,若只一味追求收入,那便是落入了舍本逐末的境地。

非遗若想长久发展下去,便不能束之高阁,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才能找到适宜其传承发展的方式,无论成功失败与否,都是宝贵的经验。非遗在过去之所以能够不费力气地流传下来,是因为他们被那时的社会所需要,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所帮助。若想真正地让非遗在如今的时代也生机勃勃,则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窥见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向,将非遗真正地融入这个时代,保留其内核并对其进行发展,让非遗真正地流传下去。本次东夷小镇之行,小队成员也深深意识到这些,并付诸行动,通过学习技艺来加深对于非遗本身的理解。本次实践,也为后续队员的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88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晋安河畔净化水环境,琼河社区共筑绿色梦

2024年11月20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绿意环保协会、环境与资源学院理论学习部、2022级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团支部共同前往晋安河沿岸开展系列护河爱水活动并深入琼河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旨在通过…… 姜瑞瑾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查看全文 >>

环境与资源学院多个团支部前往福建省大气环境监测站开展交流学习

11月13日,借助福建省环境保护协会与福州市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提供的环保设施开放的机会,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22级环境科学团支部与2024级环境工程第二团支部共同前往福建省环境监测…… 姜瑞瑾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查看全文 >>

“核”你我联手同行,共筑辐射环境安全线

11月6日下午,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福州市工会联合环境与资源学院两委学生会、2022级环境科学团支部、2024级环境工程第一团支部前往福建省核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2022级环境科学团支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查看全文 >>

青燕归巢·家乡共建——2022级环境科学班实践队积极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

2024年7月-9月,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2022级环境科学班实践小队积极报名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成青燕归巢实践队,化身成一只只归巢的“燕子”,用年轻与活力投入到家乡建设中…… 2022级环境科学团支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点亮征信之路 共筑诚信社会”专题讲座

为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征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征信观念,推动诚信社会的建设与发展,11月24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于东…

晋安河畔净化水环境,琼河社区共筑绿色梦

2024年11月20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绿意环保协会、环境与资源学院理论学习部、2022级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团支部共同前往晋安河沿岸…

医学院“吐槽大会”后勤服务策划案新闻稿

医学院“吐槽大会”后勤服务策划案新闻稿本网消息2024年11月23日晚,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在J1-408教室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最新发布

重温红色记忆,弘扬时代精神
重温红色记忆,弘扬时代精神1月11日下午,小螺号支教队开展了第一次线上公开课,谭莉是第一讲的主讲人,小螺号支教队所有成员以及所辅导的对象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首先,主讲人谭莉向大家介绍了今天公开…
“继往开来,贺岁新年”——冬奥活动实践小组第二次线上会议
1月29日晚8时,由化工学院学习部、生活部和书画协会共同组成的实践小组“运动激情,相逢冬奥”,在队长刘新宇以及书画协会部长苟轶能的主持下,开展了第二次线上会议。在本次会议之初,队长刘新宇对第一阶段…
走进民间艺术,领略“指尖”魅力
为深入了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剪纸的内涵底蕴和文化魅力,体验和学习剪纸的制作过程,2022年1月23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拜访了胶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迟炳杰老师,进一步感受…
东夷之美,非遗传承
中华上下五千年,遗留给我们后人的是数之不尽的珍贵财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为深入了解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前往日照…
巧手割锦绣,百花绽心头
沿着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足迹,非遗探查小队来到日照割花技艺传承人徐俪平师傅的店铺。徐师傅为我们介绍了割花这项传统技艺的现状和制作割花作品的流程,让我们对这项传统技艺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徐俪平…
青春运动,喜迎冬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寒假实践小组第二次会议
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1月29日晚上8点,中国矿业大学“运动激情,相逢冬奥”寒假社会实践小组在腾讯会议APP上举行第二次线上会议。本次会议由组长刘新宇、书画协会部长苟轶能主持召开,共…
防拐防灾防诈骗 安全时刻记心间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1月15日,聊城大学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于海德实验幼儿园处举办以“防拐防灾防诈骗,安全时刻记心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团队成员向幼儿园学…
学习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浙江大学江西南昌社会实践团专访民间红色收藏家李定康先生
1月28日与29日,通过两天的时间,浙江大学“回收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赴江西南昌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知名民间红色文物收藏家李定康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通过了解并传播他的事迹,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在南…
【走近黑陶艺术,感受匠心魅力】
日照市作为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黑陶艺术独具一格。日照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的特点,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黑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组合体,它的古老又新颖的…
【曲园学子寒假行——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黑陶发展】
为贯彻落实保护非遗文化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中国文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自信和国际地位,在1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玄青陶韵社会实践队前往日照市黑陶遗址、销售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