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历史久远。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管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徐州市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因此可以说,汉代时徐州香包已经出现了。当时的香包都用高级锦绣制成,内储茅香根茎或掺拌辛夷等香料。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
徐州香包合实用性与观赏性,它造型纯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绣法工整细致,内装的中草药能驱蚊防潮,净化空气,预防疾病。徐州香包形制丰富,有心形、圆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长方形、人物娃娃等各种形状;外部图案多采用龙风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以寄托人们祈求祥瑞、避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已年过八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秀英-手拿着针线,一手捏着半成品,为游客展示着香包技艺。“我10岁起就跟着祖母和母亲学做小荷包,乐此不疲,算起来已经有整整70年了。”在马庄香包专业合作社,包括王秀英在内的众多奶奶们骄傲地介绍着手里的香包,“我们马庄香包里添加了20种精心选制的中药材,冰片、桂皮、薄荷、菖蒲…..香味独特、持久,可以预防感冒,驱蚊虫、安神调心,功效可多着呢!”就在这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潘安湖边,“ 香包奶奶”王秀英制作中药香包带动本村300余名妇女实现创业、再就业,如今的王秀英中药香包店及王秀英香包传习所里不只有奶奶,还有婶婶们,更有年轻的小姑娘也坐在了桌边,跟着老人们学习香包制作。
王秀英1939年生于马庄村,2009年, 王秀英的中药香包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作品。2021年3月,王秀英香包制作工作室被评为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同年6月,徐州市贾汪区马庄香包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王秀英家里几代人都致力于传承香包技艺,孙女孙歌尧从大连艺术学院毕业后开始跟着奶奶一起学习香包制作工艺及工序,一起研究开发香包新品种。
如今的香包通过网络、报纸、电视被熟知,使得马庄村村民通过香包实现创业、再就业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92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黄浦江的晨雾尚未散尽,“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已踏着外滩的晨钟,叩响了曲园人在东海之滨的精神原乡。甲辰年腊月,这群身着藏青色校服的青年如同七十年前初代学人背负书箧南下……
马晶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当冬日的暖阳温柔地抚过青砖黛瓦,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的飞檐斗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甲辰年腊月初一,“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怀揣着对教育圣殿的朝圣之心,踏……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和煦阳光下,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1月11日,这群怀揣着对母校深厚情感的学子,踏上了探索曲阜师范大学校内教师博物馆的旅……
卢奕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曲阜师范大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为了探寻校友们的奋斗足迹,传承曲园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校友会“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于1月13日与曲阜师范大学上……
马晶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的喜庆时刻,“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带着对校友的关切与对校史传承的使命,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于2025年1月11日上午,拜访了曲阜师范大学上海……
王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进孔子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交流研讨、宣传推广等形式,深入探寻儒家文……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探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曲阜师范大学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精神,2025年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赴济宁市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庆祝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深化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促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紧密联系,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在校友之家开展了一项颇具……
王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