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正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基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积极配合国家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构建减肥减药、轻简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专业化服务的绿色增产模式,达成当地茶产业发展实际与振兴乡村战略相结合,降低农户作业成本,提高收益,实现把农户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当上“甩手掌柜”的目标。日照市的茶叶生产正面临着农村劳动力日益紧张,种茶水平及理念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现状。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适应小农户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促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深入推进,我国相继出现不同模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形成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服务体系。日照市也积极响应号召,正在积极探索一种茶园托管新模式,以拓宽新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本实践队基于这种新模式于1月7日至9日对双庙村、苏家村、秦家官村进行调查,了解未托管农户对这种托管模式的认识及托管意愿以及已托管农户的托管情况。
实践队选择了三个日照市辖区范围内以茶叶生产为主要农作方式的村庄作为调查数据的来源,其中双庙村和苏家村的园地托管行为弱,秦家官村的托管行为较强,以比较这种新模式在茶园生产的作用。在调查问卷的制作上,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五个方面探寻茶户对于园地托管的了解和态度,以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生产的效果。
经过调查,农户不愿参与园地托管的主要原因有:部分托管公司的管理服务不当,流程不透明,造成了托管农户的利益损失;年龄较大的茶户思维较固化,不了解也不愿意接受新的经营模式;想自家喝到无公害的茶叶,他们表示,种茶不为挣钱,只为自家喝到放心茶;
有托管意愿的农户囿于地理位置因素,再加上自家的茶地面积不大且位置分散不便统一管理,自家有心托管,但无人接手;如果将茶园交付公司统一管理,很多农户认为这样的管理模式太粗犷,易造成大量种子、茶叶的浪费,比不上自己采茶、摘茶、炒茶来的细致;茶园托管情况少,产生利益未知,造成部分村民处在观望状态,不敢成为领头羊;农户信息来源不充足,对公司技术、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因素了解不充分,且村委会没有向村民进行宣传和鼓励,很多村民站在中立角度看待这件事情;部分村民的征地补偿金被村委部分截取,因此对村干部意见较大,对村干部的鼓励缺乏信任;担心公司对茶园的管理不如农户管理自家茶园用心,将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等。
对于以上问题实践队员们结合政府的鼓励政策和规划要求,借鉴相似村庄的成功经验,提出可以对茶产业提档升级,探索“基地+农户+科技服务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即以村庄为单位聘请有条件资质的相关服务公司,与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全程托管茶园。在茶叶专业合作社认领茶农基地超过规定面积后,对茶园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施肥、统一修剪、统一防虫治病,茶农只负责采摘、出售鲜叶。对纳入托管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茶叶专业合作社在收购其鲜叶时价格要高于市场价的5%至10%。与此同时,村庄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对茶农进行面对面培训,培养懂茶园管护技术的茶农,进一步增加其收入。这种模式下,茶户可以学习专业的管理措施,减轻劳动压力,还有利于规范茶叶品质,提高茶叶质量,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茶叶品牌,打开市场,增加销量;对企业而言,可以控制打造茶叶基地的成本,即能解决茶园自有的问题,实现了为企业所用;另一方面又解决了日常管理的问题,做到了省时省力,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打造高品质产品。茶农增收、茶企增效、集体增富、产业增色,一个多方共赢的良性互动格局正逐渐形成。
乡村振兴不仅要依靠政府的经济支持,更应该发掘乡村资源,鼓励企业走进乡村,发挥乡村特有优势,建设有本土特色的多彩乡村。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建设更美祖国献策献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02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