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金陵之梦“调研团之南京绒花采访(一)

来源: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Jeremy

为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情况,“金陵之梦”社会实践调研团的蒋章同学和申祾瑞同学来到了南京甘熙故居民俗博物馆中的绒花坊,就绒花的销售情况和传承情况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传承人瞿先生进行了采访,收获良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曾经是在南京人中流行的饰品,然而随着近代南京遭遇战火,经济受到影响,绒花手艺遭到没落。而过去几年,由于西方功利思想的冲击,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的绒花手艺曾一度不被年轻人看好,难以找到传承人,几乎面临失传。

而如今,绒花又重回大家的视线中,绒花的传承问题得到了缓解,有一批年轻的传承人加入绒花产业。瞿先生就是一位年轻的三十多岁的绒花传承人,对于决定学绒花的原因,他是这么说的:

“当时我是在其他地方上班无意间在微博看到老师的一段视频,视频里面我看到了绒花 第一眼就很喜欢,然后又听到赵老师说现在学手艺的人很少特别是年轻人。因为很少有年轻人会静下心来学习绒花,第二天正好我休息,就来到了民俗博物馆,真的是眼前一亮。绒花作品给我的震撼是非常大的,跟老师聊了很多关于绒花的知识。我非常感兴趣就问老师招学徒,老师说他只要职业化的那种,然后考虑再三我就把原来的那份工作辞掉了。”

从和瞿先生对绒花的讨论中我们也感受到瞿先生对绒花十分有兴趣,放弃原来的工作,去选择从未选择的绒花,这也需要不小的勇气。通过了解绒花这门艺术,我们发现绒花既充满东方艺术气息,又能与西方时尚完美结合,如此精美并富有时尚气息的绒花为什么会面临失传的困境呢?据他所说,学绒花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而练成纯熟的技艺,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磨练。他这么描述他学习绒花的经历:

“刚开始的确非常难,因为绒花的上手难度是很大的,就第一步勾条拧铜丝我就用了一个礼拜,当时觉得真的非常难,后来问了下老师到底有什么技巧。老师说:“他当年做学徒也差不多四五天的练习才把铜丝拧上去 。”我释怀了,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情况,就坚持了下来。可是绒花确实上手难度大,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喜欢新鲜事物,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门老手艺也挺不容易的,做的人也确实少”

如此困难的学习过程,以及刚开始做绒花时微薄的经济收入,确实会劝退不少年轻的学习中。在最近几年,即使政府大力宣传绒花,来学习的年轻人也不多。

对于是否把绒花传承给自己的孩子,瞿先生表示不会强求,最重要的是兴趣。而对于来学艺的后辈,只要肯坚持,他也不会拒绝。瞿先生对未来传承人的态度并不悲观。

“我觉得喜欢的话他们肯定会去找方法去了解的,其实每年政府都会做好多非遗项目的博览会,来的人也是非常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巧手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之前来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说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买不起绒花,很羡慕其他小姐妹过年过节的时候有绒花戴。后来慢慢长大了,绒花也渐渐没落了,再找也找不到了,那天在园博园看到了绒花非常激动,就问我有没有卖的,我跟她介绍了然后她就很开心的买了俩朵百合胸针,能为老奶奶找回回忆,我认为我的工作非常值得。”

如今,南京绒花确实面临着传承的断代,知名度不高,产品产量低的困境。但是,也有一群像瞿先生一样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乐观坚持,技艺高超,为传统的绒花技艺注入新鲜血液。未来,工作岗位越来越稀缺,复古文化悄然崛起,相信也会有不少年轻人愿意加入空缺的绒花岗位,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03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宣传迎新风 护航十九大

宣传迎新风 护航十九大——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建先锋砥砺前行”社会实践队走进街头巷隅分发“十九大”宣传页为使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达到更好的宣传十九大的效果,…… 刘灿茹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常怀感恩之心 共建美丽许昌

常怀感恩之心 共建美丽许昌——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建先锋砥砺前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参与环卫活动为支持环卫工作,响应党和政府建设美丽城市的政策,为十九大的召开营造…… 郭亚含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莲香暖阳为伴 宣传之风轻扬

莲香暖阳为伴 宣传之风轻扬——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建先锋砥砺前行”社会实践队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为进一步了解市民们对于党建知识和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的关注程度,使调查…… 陈镜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品读红色经典 喜迎十九盛会

品读红色经典 喜迎十九盛会——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建先锋,砥砺前行”社会实践队前往市图书馆查询资料为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以便后期工作的更好开展。 &…… 刘灿茹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历史足迹 追望美好未来

探寻历史足迹 追望美好未来——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建先锋 砥砺前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许昌博物馆参观了解许昌变迁史为了解许昌的发展变化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许昌…… 郭亚含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勤思党建 常行实践

勤思党建 常行实践——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建先锋 砥砺前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承上总结 启下规划”主题会议为总结前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成果与经验,及时发现不…… 陈镜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重温长征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

重温长征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建先锋 砥砺前行”社会实践队开展重温长征先锋精神活动为弘扬时代先锋精神,坚定内心理想信念。7月5日“党建先锋…… 刘灿茹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勿忘初心 重温党史

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建先锋 砥砺前行”社会实践队开展“勿忘初心 重温党史”主题宣讲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进一步学习党的精神,增强团队的整体凝聚力。7月4日下午,…… 郭亚含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最新发布

感恩母校,创造未来
【情系一中母校行曲园学子在行动】---------曲阜师范大学大张旗鼓队为了提高曲阜师范大学的知名度,帮助学校招收人才,让更多优秀的学子进入曲园,曲阜师范大学大张旗鼓队在齐河一中开展宣讲活动。在队长随艺的…
“金陵之梦“团队赴南京民俗博物馆展开调研
1月21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金陵之梦”社会实践调研团赴南京民俗博物馆等地,就南京绒花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展开调研,旨在了解南京绒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以及大众对其的态度。南京市民俗博…
大张旗鼓队“母校行”感悟
经历了半年大学生活,回首往昔,忽觉自己已经离开高中已经半年之久,高考与同学们共同奋战的日子依旧历历在目,我也从原来的稚嫩少年变得更加成熟。寒假放假后,为了丰富自己的寒假生活,回报母校,帮助母校…
“金陵之梦“调研团之南京绒花采访(二)
为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情况,“金陵之梦”社会实践调研团的蒋章同学和申祾瑞同学来到了南京甘熙故居民俗博物馆中的绒花坊,就绒花的销售情况和传承情况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传…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亿创科技公益团:开展观科技企业 思创新发展活动
为响应国家战略,坚持科技报国,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2022年1月由队长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学生陈曦带领亿创科技南通分队队员21人前往南通复客科技园参观学习。实践主体复客中国·南通科技园是由上海复客科技集…
盐师学子穿梭历史长河与非遗对话,助力南通非遗复兴传承发展
为传承中华璀璨文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与文化自信,盐城师范大学历史212团支部“助力乡村振兴”走访家乡非遗实践团于分别于2022年1月25日和26日分别走访南通非物质文化馆和江苏南通启东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
社会实践|计算机学院“弘文化秉传承“文化传承接力队——山东省顺香斋饮食文化调研
一个地方的传统美食,牵动着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味蕾,更是一个地方传统饮食文化淋漓尽致的体现。为了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文化传承接力队的队员在家乡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顺香…
学习关于党的历史的感悟
2021年底,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总书记用历史自信、团结统一、斗争精神三个关键词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义:全党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是为了增加历史自信、增进…
讲述黄河故事,寻访国家记忆调研团开展“大河汤汤:黄河文明万古流”黄河文化宣讲活动
2022年1月29日上午,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讲述黄河故事,寻访国家记忆”调研团的成员冀伟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山西省晋…
“讲述黄河故事,寻访国家记忆”调研团采访神舟假日国际旅行社
2022年2月7日,“讲述黄河故事,寻访国家记忆”团队开展线上实践。团队成员杨昕芃采访了青海神舟假日国际旅行社的肖经理。采访中团队了解到文化旅游收入所占该公司收入比重较小,约为15-20%。其主要原因有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