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百廿梦,护康情”青年宣讲团队员高亚飞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见义勇为免责,弘扬互助精神”的主题宣讲,活动开展顺利。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典,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形成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高亚飞同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区居民进行法律普及学习,助力形成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好法制宣传进社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法治精神,活动取得积极反响。
在此次宣讲中,高亚飞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八旬老人摔倒路边 小伙打了“120”陪伴身边”一位安徽宿州的小伙子张聪,救治醉汉反被讹上千元的例子,指出了围绕“扶不扶”“救不救”的话题争论不断的现象。并与大家探讨见义勇为现象逐渐消失的原因,一是害怕自己因为见义勇为受伤,最终却要自己承担医药费;二是担心自己因见义勇为导致他人受伤,还要背上肇事者的污名。高亚飞向大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为社会创造了一条康庄大道。高亚飞向大家介绍了条款之一:为了保护见义勇为者,鼓励见义勇为行为。法典规定,受害人为了保护他人的民事权益不受非法侵害损害,通常情况下,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侵权人逃逸或者没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为了公平起见,由受益人给受害人适当的补偿。《民法典》中“好人条款”给见义勇为者吃了颗“定心丸”,最大限度免除了“好人”仗义出手的现实之忧。
同时,高亚飞向大家介绍了《民法典》颁布的意义,举出了几个在民法典颁布之后,见义勇为者免责的典型例子,在其中,每一位见义勇为的好心人不再无故被迫担责,它顺应社会正义期待,让好心人不担责,向社会公众明确传递出法律保护善人善举的信号。
通过此次宣讲,“百廿梦,护康情”青年宣讲团成员高亚飞对《民法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认为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必须做好思想引领,切实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全过程,是民法典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融入基层依法治理,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关键一步。
民法典中的“见义勇为免责”顺应社会正义期待,真正解决了大家关心的上述两个问题,让好心人不担责,向社会公众明确传递出法律保护善人善举的信号,消除老百姓对助人为乐反而官司缠身的担心和顾虑,让“扶不扶”“救不救”等问题不再成为困扰社会的两难选择。对弘扬诚信相待、友善共处、守望相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11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