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传 千秋盛
——新时代蔚县剪纸的创新
剪纸流韵团队 中国语言文学类2108班葛妍
大多数人眼里的剪纸与农历新年家家窗户上张贴的窗花别无两样,但在此次团队集体蔚县行中,大家所见到的却并非如此,各式花样别出心裁的剪纸恰恰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守正创新”之路的一个典范,更是贴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示。
其实蔚县剪纸本就与普通的以红纸为主的剪纸不同。从手法上来说,清代末年,蔚县剪纸工具改革,由“剪”变“刻”,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彩色点染;从构图上来说,蔚县剪纸画面饱满、造型生动,物虽多但布局合理,色虽艳但主次分明;从制作工序上来说,一幅剪纸作品的制作要经历画样(出样)、拨样(开样子)、配样、熏样、订纸闷压、刻制、染色,装裱等八个主要步骤。这些都是蔚县剪纸本身区别于一般剪纸的不寻常之处。
然而时代在发展,不论此前多么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无法一成不变的传承下去,所以蔚县剪纸也并未止步于此。在蔚州博物馆中,蔚县剪纸相关展厅提及了这门艺术的创新。早在1956年。蔚县就成立了民间剪纸艺术生产合作社,蔚县剪纸自此走向专业化生产。1957年,蔚县剪纸厂根据戏曲人物头部的造型和头饰,创作了蔚县剪纸新的品种——剪纸脸谱,成为蔚县剪纸创新阶段的标志性艺术作品。改革开放之后,蔚县剪纸常见的题材扩展到古装侍女、翎毛花卉等2000多种,其载体也从窗户上脱离出来,逐渐发展到画轴、台历、邮票等几十个品种。如今的蔚县剪纸在坚持手工制作的同时有了不同的创新形式,比如多层套色剪纸、悬浮技术等等,新的养分的注入将会是这门艺术拥有永恒的生命力。
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不仅是指这门艺术本身内容的“新”,更是需要加入更多的“新人”。团队在线下实践活动中有幸采访到周泽云先生,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家周广先生之子,同时也是周广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周泽云先生在采访中提到,“现在愿意传承这些传统艺术的人非常少,尤其是年轻人,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大多都是年龄稍长的人。而年轻人也有自己的工作,无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剪纸这个行业中。一是他们的成型期特别漫长,二是机械的工业化顶替人工的这种方式,你今后十几年都不一定成为一个剪纸技艺高超的人,而一个机器一下子就可以做出一个精美的剪纸。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对于我们福利的提高也无法改变剪纸实际经济价值的压缩。虽然现在的剪纸需求非常高,但是人们却很少的去从事这种行业。
我父亲也跟我说过。将来20年里,蔚县没有一个能做蔚县剪纸的,没有好的刀功了。现在蔚县剪纸包括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实际的经济价值在不断的被挤压,它存在的意义,虽然它的艺术价值是无法被估量的,是极其高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的经济价值确实在不断变动的产呈现出一个低迷的趋势。最后的染色,我也听说过有人用机器染色,但是我也没有见过,所以我也无法认定,但是这也存在着被替代的趋势。”艺术本身的价值无法估量,年轻人在传承中的参与度的降低反而超越艺术内容本身成为了目前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困难。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整个团队在实践中最真实的感受。当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美,你就会感叹“原来世界上真的存在这么美好的事物”,你不能接受这么美好的事物逐渐消亡,这样人们才能尽己所能地去了解,去保护,去传承。
原来这就是“社会实践”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11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