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是我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全国各级政府正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因地制宜,推进产业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碳中和问题实地调研团”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5日前往济宁市梁山县、兖州区,菏泽市鄄城县,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四个地区实地调研各地区实施的优良措施,为推动其他地区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提供借鉴。
一、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助力生态振兴
从碳抵消抓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厚植生态、深耕绿色。自提出“2060·碳中和”目标以来,各地结合本地实情,从生态振兴出发,因地制宜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鄄城县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古濮水这一根本,建造总面积约253公顷的濮水湿地公园,其中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3%,水体面积占总面积的26%,据不完全按统计湿地每年约可以吸收3364.9吨二氧化碳,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了湿地的碳汇功能,有助于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二、敢于创新,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加快优势转化
政府是碳中和行动的主导者。政府应当根据碳中和目标,制定科学的阶段性目标,发挥其号召力与动员力,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做到稳中求进。同时,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如碳交易、碳税和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等,着力推动城市绿色健康发展。潍坊市峡山区政府积极引进生态环境导向发展(EDO)模式,将峡山打造为全省首个全域实施EDO模式的典范和碳中和先行示范区,EOD(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同时,示范区以峡山区生态建设和水源地保护工程为落脚点,先后启动了峡山水库增容工程、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峡山水库战略水源地提升保护工程、峡山水库水源地保护立法工作,且于2021年12月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科研合作签约,为峡山水库生态治理水平 注入强大动力,为率先打造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城市贡献更大的力量。峡山区在碳中和的挑战下寻求机遇,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着力将峡山打造为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另一方面,峡山区政府努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化、服务平台化“三化”并进,以先行示范区为根本,持续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医疗健康、文教旅游、先进制造等主导产业,进一步把实现“碳中和”和生态振兴所带来的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优势。
三、以农为本,减排增汇,实现双赢
减少农业领域的碳排放可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中提到:中国2014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8.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田施肥、水稻种植、家畜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是中国农业的主要排放源。据调研,梁山县政府大力推进秸秆一体机进田,并通过推进秸秆粉碎还田利用、推广“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加快秸秆“秸-菌-肥”基质利用、开展秸秆堆沤制肥等方式实现秸秆禁烧,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农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现今面临粮食增产与减少单位GDP的CO2排放的双重任务,能源消耗不可避免,所以我们不仅要强调节能减排,同时还要十分重视优化土地利用,增加碳汇潜力,实现减排增汇双赢的目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1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